【2·24】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孔子说:“不是你应该祭的鬼神,你却去祭它,这就是谄媚。见到合乎正义的事情而不做(见到违背义的事不去劝阻),就是怯懦。”
【感悟】
钱穆《论语新解》:谄也:祭有当祭不当祭。崇德报恩,皆所当祭。求福惧祸,皆所不当祭。祭非其鬼,乃指所不当祭,此则必有谄媚之心。谄媚则非人道。见义不为:义者人之所当为,见当为而不为,是为无勇。本章连举两事,若不伦类,然皆直指人心。盖社会种种不道与菲非议,皆由人心病痛中来,如谄与无勇皆是。孔门重仁,乃心教最要纲领。
一、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古代重祭祀,各尽各的名分,所祭祀的“神”也不同。天子祭祀天地,诸侯祭祀山川,大夫祭祀五祀(金木水火土五官之神),庶人祭祀祖先。都是正当的名分。如果为了私利祭祀不应当祭祀的,那就是谄媚鬼神;如果眼见应该做的事情而退缩,不能毅然前往的,就是委靡不振。这两者,一个是不应该做的非要去做,一个是应该做的不去做。均是人心有私念使然。
本章孔子是有所指的,是指季氏祭泰山之事(参见【3.6】)。季氏是鲁国的卿大夫,不是诸侯,比诸侯低一级,他没有资格去祭泰山。但是他竟然去祭泰山,过分的求福求利,这就是严重的违礼。孔子很担忧;上层社会如果有人公开破坏规则的时候,那就会纷争四起。如果走到这一步,结果很麻烦,就离崩溃不远了。
谄媚者,每一个表情都写着卑微;每一根神经都透着虚伪;在百姓的面前都装“太岁”;没有丈量是非的尺度,只有自私的圆规。孔子痛彻心扉,强烈谴责,以期唤起良心。
孔子本章说的“鬼”,是指神,从这一点我们能看到,孔子也是承认有鬼神的,圣人有这种神通能力。
我们现在听到鬼神好像是觉得迷信。鬼神是什么?换一种说法,就是不同维次空间的生命。现在科学家能承认至少有十度以上的空间,每个空间里面都应该有生命。我们这是四度空间。其它空间里也有生命,只是因为我们所处不同空间,所以肉眼就见不到。
我们的祖先也是神,祭祀祖先是为了报答祖先的恩德,怀念祖先,这是孝道。孝道是美德、福德,你有这种德就自然获得福报。
二、见义不为,无勇也
朱子《集注》:知而不为,是无勇也。这句话有两种理解:
一是批评他的弟子冉有没有勇。当时冉有在季氏那里作官,孔子希望冉有能够劝阻季氏不要去祭泰山,可冉有回答说:“不能。”孔子批评冉有,应该做的你没有去做,这就是没有勇气。为什么没有“勇”,是因为利,利字当头,把义忘。
二是指季氏没有勇,他没有勇气战胜自己的私欲,没有勇气去割舍那些不道义的事情,那就把自己置身于小人的地位上。
无论是“谄”还是“无勇”,都是一个原因造成的,就是内心有过多的妄想。这妄想越是向外求,对外界的需求就越多,就越依赖外界。孔子意在告诫弟子:抱义而处,该做的事情一定去做,不该做的事情坚决不做。这样,才可以植根于肥沃土壤而安定。
学习《论语》可以净心、开灵慧!感谢您百忙之中来助我弘扬《论语》的人文情怀,如果觉得有所赞同,别忘了加“关注”哦,我们一起传播!有什么感悟、建议意见,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学习《论语》,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百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大家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