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马丁说: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从这个意义上讲,读书可以使人开阔眼界,体验世界的多样精彩。
各位书友们,大家好。昨天的内容中我们读到预告,讲述我们接下来的重要内容。今天我们将一起共读《深阅读》的第一篇, 建议阅读第1页至第87页,后记第277页至第288页。
曾在网上看到一段话:有人问,女孩子上学、读书,最终不还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作人妇,洗衣煮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
这个答案很精彩,女人坚持上学读书,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这就是读书的意义所在。读书让人明智、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人获得生存、对抗压力的本领,不断滋养心灵,教养后代。
季羡林说:如果读书也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靠的就是能读书又写书的本领。
01 读书让人明智,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路遥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想要追寻自己的那一份精彩,都想要自我实现。但人的一生确是由若干个选择组成,从某种意义上说,你的选择决定了你的一生。而决定你的选择的,是你的思想、你的人生观。
作者在书中举了个例子说,少年劳教所的教导员曾指出,劳教所的少年如果能够被引导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他们的人生观就会发生变化,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甚至整个人都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读书使人明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正确的判断力,能够作出正确的选择。人生观正确,你的人生之路也一定不差。
02 读书能让人变“坚强”,积极面对压力
作者认为,现代的教育体制使得现在的年轻人,以20岁为界,上学和参加工作后前后环境对比发生巨大变化,面临生存压力,20-40岁的年轻人精神上容易陷入绝境。
可是,现代社会弱肉强食不变强就无法生存。怎么样去锻炼自己的精神世界呢?作者认为,有两个方法,除了到严酷的环境中锤炼,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读书。
历史上很多名人,包括现代企业家,都喜欢从读书中找到慢慢恢复精神平衡的力量,抵御压力。在读书的过程中,实际也是独处反思的过程。同时也因为多读书,人的视野和心境会逐渐开阔,看问题不再单一,陷入钻牛角尖的困境,而形成看问题的“多视角思维”。
03 读书可使人心灵富足,不惧“孤独”
现代社会信息发达,各种海量资讯应有尽有。但其实也是信息严重匮乏的时代,偏娱乐化的导向,让人们的时间流失在各种数码产品间而不自知。
殊不知,一个人利用时间的方式,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若是经常流连于短平快等偏娱乐中无法自拔,就会使得判断力变迟钝,精神上陷入荒芜的境地。而读好书,可以获得信息,“启动”人的大脑和心灵,促大脑发挥想象力。读书时的自处,愉快且有意义,能够锻炼心灵的野性,掌握敏锐的判断力。
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书都是你忠实的朋友。无论遭遇何种不幸,情绪如何波动,你都可以找到一本适合当时心境的书籍,审视自我,并与贤人们深度交流,享受读书的乐趣,不惧“孤独”。
你可能在最开始的时候,什么书都想看,但这时不能深化你的思想。有了阅读的习惯后,慢慢的你要去阅读优质的书籍了,这是你掌握新知识、新信息的起点。世界将会从一本书打开,由点到线再到面。你阅读一本书,然后扩展阅读相关的同类书籍,慢慢扩散到其他相关的书籍,你的世界将会变得越来越大。
可能在阅读中有些书籍读起来会有些障碍,别急。你要放下负担,相信自己,慢慢跨越这些障碍后,你会发现你的忍耐力获得提升,感情的宽容性和解读力都有提升,甚至信息的发现你已经具备了让自身感情出现变化的能力。
读书好处那么多,开始读起来吧。明天我们将开启本书第二部分的阅读:“相遇”决定人生,会读书的人赢在转折点。在阅读之前,我们可以先思考一下:是什么决定了人生的命运?什么时候是人生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