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实现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它是国家主权,民族复兴,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的科学论断准确的解释了教育兴国和教育强国的关系。一个国家要使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人才济济,就必须建设良好的教育事业。教育的核心工作就是培养顶尖创新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打破过去以“知识为中心,教材为本位”的教育格局,将课本教材与核心素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学数学是最重要的基础学科,它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在的教育要求我们以人为本 ,对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进行有机的结合,实施真正的因材施教,最终实现差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生深化的发展目标,利用课堂的主阵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授课过程中让“自主学习”真正落实。下面就浅谈一下关于中学生数学的素养的几点浅薄认识:
一 ,关注课堂实践活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讲的就是做学问要具有探索精神,学生在学习中只有具备了主动研究新生事物的精神,善于发现其中存在的某些规律联系、属性,才能使学习更加有乐趣,求知欲才会俞浓烈。在新教育形势下,我们要重视学生在课堂的参与性和实践性,更要注重课堂环节的设计,特别是自学提示的预设环节,要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往往最后一个问题是学生质疑的聚焦点。简单点拨后,让学生借助教材内容,“做一做”,“练一练”,去实践操作,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去领悟,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有助于知识点渗透与理解,自然而然的把小组合作探究引入了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框架 ,继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
二 ,改变数学教学思想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数学的灵魂,学思合一,才能使知识得以升华。为了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我们应在教的过程中不断寻找出适合自己和本班学情的新教法学法,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创新思维的能力。课堂上,我们可采用自主预习,合作探究,提出问题再探究,提升训练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课堂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主阵地,若想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学习目标,更应通过巧妙的设悬,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再到“乐学”的转变,在教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运用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去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张扬,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新知识点的学习。
三,设计问题贴近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在于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多备学生,知道他们所喜及所厌,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实物,体验结合多媒体,设计针对性的情景题。比如再讲《二次函数的应用》一节时,我以:要使运动员坐着船,从圣火的弓形桥下通过入场,现知拱形底座顶部离水面2,水面宽4 米,为了船能顺利通过 ,要把水面下降1米,问此时水面宽应增加多少米?为例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建模,找突破口,设出符合实际的函数解析式,从而轻松解决问题,总结出解决拱桥问题的一般步骤:(一)、根据题意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二)、把已知条件转化为点的坐标,(三)、合理设出函数解析式,(四),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五),根据求得的表达式进一步分析判断,并进行有关的计算。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语言预设也是教师在备课或实施教学时,对教学过程的一种“引领”。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人文性、引导性的用语,如:“你认为这是最可行的方案吗?”“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呢?”等,吸引着学生不得不在兴趣盎然中探究下去。
四,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是一切科学(科技)研究的基础,各教材章节知识点紧密相连,若对某一知识点一知半解,很难提升成绩。纵观多年的教学历程,初中时段的孩子自律性差,课堂上思想开小差,书写不规范,解题步骤不完整都是阻碍他们成绩进步的主要因素。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要拥有很好的调控课堂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出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我们一定要做到课前认真备教材,认真研教材,认真备学生,做到成竹在胸,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课堂上掌握学生的一举一动,若发现有分神,做小动作的现象要及时提醒,并设计一些针对性的题型,把他们拉回课堂。有时还可以设计一个小的知识竞答,考考他们的洞察力。我在课堂上常用暗示调控,情绪调控,能力调控,兴趣调控等方法来把握全局。总之,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重要场所,每位教师都应具备独具一格的调控课堂的能力。
五,不要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
《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有这样一句话: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所教的班级的学生,综合素养能力参差不齐,不同的班级去讲同一张试卷,所用课时不尽相同,比如我今年教的倆个班级,其中一个班点评一张试卷需要俩节课,而在另一个班级则需要三节课或四节课,如果我们一味强调课程进度的相同,很容易得不偿失,有时可能还会出现重讲现象。遇到有短板学科的同学,要有耐心,多沟通,多鼓励,使他们激起学数学的兴趣,比如:我班的孟凡珂同学,每次考试都是班级的前40名左右的学生,刚开始一轮,二轮考试数学都是29分,我找她谈心时 ,她委屈地直掉眼泪说:“老师!我很笨,数学从小都差,怎么都考不好!”我故意装作生气的样子说:“谁说的,你才不笨呢?你其他科都考的不错 ,只要你多反思,不断地归结错题的思路,一定会有大的提升!”紧接着我给她讲了我以前带班的任化青同学数学从40多分提到106分的案例,她有点激动地说:“真的吗?老师!我还可以进步?”我肯定地点了点头,慢慢地她学会了问问题,每次错题写完后,都要找我再问一下有点模糊不清的地方,六轮考试考了63分,我在班内着重表扬了她,她有成绩来告诉每一个人,自己在悄悄地进步。
总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与坚持,使学生在我们的指引下,乐学,善学,积极探究,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去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体验成功的快乐与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