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正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其实早上大约七点半就在思考这个问题,本来写到二十五个左右就写不下去了,脑海里没有想法,上一次做这个练习也是因此草草收手。一直拖到晚上,准备放弃了。但一想到因此放弃就有不甘心,于是去看了看往期的优秀作业,才发现自己对这次练习的目标理解太狭隘了。
一开始我只给自己设限在工作上,看完往期作业后,一口气写了好多想做的事,想达到的状态,想成为的人。
写完乱七八糟地一团,花五分钟大致分了一下类,发现这些目标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工作,只为赚钱的那种:
教育视频自媒体,公立校老师,教培机构大咖,自由教培老师,(公司)管理者,(公司)教研方向,网络小说作者,社群运营专家,公务员,银行,微商,产品研发。
第二类是理想,自己“想做”的职业:
个人成长教练,家庭教育咨询师,心理学大咖,心理咨询师,学生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企业战略师,儿童潜力挖掘,情感咨询师,作家(写遍人生百态),学习力教练。
第三类是兴趣,感兴趣但又没有那么多动力,或太过天马行空的:
游戏主播,海报设计师,手作大师,导游,对外汉语教师,职业游戏玩家,运动健身达人,做公益,救助动物,视频剪辑大咖,唱歌高手,学跳街舞,好友遍地,飞向太空,演讲达人(登上TED舞台),学会三国外语,写出一个上映的剧本,玩遍极限运动(跳伞、蹦极、翼装飞行等等)。
第四类是生活,自己想过拥有的生活:
在大理/丽江盘下一个院子生活,拥有一套在湖边的带大院子的独栋大房子,独自一人生活,去世界各地探险,暴富赋闲,养三猫一狗,去国外旅游结婚,把房子装成理想的样子,稳定月入5万,做家庭主夫。
本来没有什么思路,但写完后发现其实自己想要的是很清晰的,第一类为糊口的不用看,第三类的之所以叫兴趣,就是没那么有动力去做,第四类只是达成理想之后的成果,不是最终追求。
所以我的目标在第二类。
一看吓一跳,这一类目标惊人的一致,几乎全部是个人心理、情感、能力等探索的,咨询师、教练、规划师这些都是。包括写作我也认为是一种对个人内心的挖掘的方式。
我不知道该如何删除,所以我换了一种思路,为什么这些目标的方向如此统一?
我进行了一次自我澄清,不知道最后的答案是否正确。
我从小到大都是处于心智落后年龄好几岁的人,在高中时,我表现得如同初中生,大学里,情商、学习力等等都像高中生。这导致我从初三对此有所觉知开始,一直是处于极度自卑而惶恐的状态,自高中开始,逃避面对问题的我,把自己的一切都系于别人身上,随波逐流。
这没有让我变好,反而让我越发不敢表达自己,面对自己。大学里,我一度几乎与外界失联,不和任何人交流,沉浸在电脑的世界中。抑郁倾向越发严重的同时,我对自己和周围的环境的疑惑达到了巅峰。
即,我到底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和别人有区别吗?我真的比别人差吗?真实的我是怎样的?我还能“站”起来吗?别人眼里的我是怎样的,有我自己想的那么差劲吗?等等一系列问题。
工作不到半年,我放弃自己的专业行业,因为偶然因素,成了K12的初中物理老师。在第一次正式上课时,见到那些学生,我突然感觉自己找到了归宿——我想再次回到还是小孩时重新再活一遍,解决那些已有的问题。
这当然不可能,但我意识到,观察、接触学生,是我需要的,或许是因为当初我就是从这个年龄开始变化的。随着教龄增长,和孩子和家长接触越来越多,我发现,自己其实和这些小孩没什么区别,其他大人也和这些孩子没什么区别。人不论长大与否,人性是不会变的,犯错的方式都是一样的,甚至连说话的方式都没什么区别。
我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想解决自己的问题,必须要回溯我地孩童时期。后来我看很多沟通的书,心理的书,家庭教育、亲密关系、学生教育的书,慢慢认识到,其实教育的本质都是一样的。或者说,让人改变的方法,从来就没有变化过,它就在那里,等人去探索、取用。
无论是改变自己还是他人,第一步都是探索自己,解决自己身上的问题,有办法、有余力去解决他人的问题。
所以我去微信公众号搜索关注很多心理学的大咖,所以当老高讲述他的经历时我感觉很受震动,所以这些训练营出来时我都没有犹豫地报了。
我不太理解自己清晰的一个职业、目标追求是什么,但我能感觉到的是,我渴望探索人,探索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并借此带着别人解决同样的问题。如果能通过分享、咨询、帮助更多人唤醒自己,解决自身和我一样的问题,我会很开心。想想都觉得激动。
我不太清楚这算不算目标,但它确实是我做完之后,确定无疑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