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这样的时候?觉得想要看点书,别说具体到书籍,就连到底想看小说还是实用书,言情还是武侠,漫画还是科幻,连一个大概的方向都没有。于是那个时候,上网,买畅销书或者人家推荐就随便买,买了以后发现很多不喜欢看或者看不进去。几年以后包装的塑料纸都没拆开。所以,选对书,很关键,这两年,不断试错也有些自己的小经验。
兴趣是最好的推动力,从日常生活里发掘出来兴趣
最最重要的还是出发掘想读或者需要读的书籍,都说了兴趣是最好的推动力,不敢兴趣的书,有时候不但不能帮助到自己,反而会挫败自己看书的积极性。
可以从平常的生活中来发掘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平常看到电视或者网上推荐一个内容,引起了你的注意,比如你走到路上看到了一个有趣的植物,你脑海里如果闪现出会不会有关于植物的书籍,比如吃货有时候吃到街头巷尾的好吃的就会想有没有一本专门制作或者推荐小吃的书籍,比如我平常看古装剧的时候,会下意识的去搜索这是什么年代?主角是虚构的还是历史里面有原型,引起我会想要去了解那段时间的历史。
当然,我这里只是抛砖引玉,最重要的是,当你平常脑海里面这些想法出现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它,然后记录下来!!敲黑板!!记录下来,很重要,人脑的构造注定我们人类是很善忘的,前两天吃的晚饭都需要想很久,这些一闪而过的想法不记录下来一定会忘记,一定会!这个时候你脑海里面当然没有确切的书名,就大概记录个关于那方面的就可以,比如关于康熙年间的历史这样,这会为你之后找书提供帮助。
让读书变得有用起来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个厨子想要提高厨艺,他可能就想要去了解厨艺书籍,一个旅行家,就会想要去了解旅行类相关的地理啊人文啊方面的书籍,你的工作是做销售的,自然就会想要去了解关于营销方面的书籍,最好是从你的工作,你想要去做的事情当中找出来需要读的书籍。
这些书籍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你读了之后,学到的方法可以切实运用到你的工作或者生活当中,你能切实的感受到收获,如果读的书还能对你的工作或者生活造成大的改变那就更好了。
看书+活用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拿我个人举例来说,我最近想学习写作,所以我看了很多关于阅读和写作类的书籍,因为学习写作我需要看很多的书充实我的大脑,所以我首先学习阅读,这样我就能加快阅读速度和效率,学习了阅读方法以后我再看关于写作类的书籍,速度快了我花的时间少了,效率却也比之前提高了。我能感觉到切实的收获,所以我对看书写作这件事更加有动力起来。
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是有理由的
我上学的时候也喜欢看书,但是看的书都是一些近现代的小说,经典名著却从未沾染,最近开始看名著,我的想法很简单,这些书流传了这么久,既然大家都说好,哪一定是有它好的道路。读一读就算不能给我看得见摸得着的收获,如果有时间看一看至少没有坏处。总比刷剧或者尬聊要来的充实吧。
不过如果你没有太多看书的习惯或者基础,可以先从比较薄和易读的书籍开始看起来。这样不给自己太大压力。
身边的朋友或者加入读书会
如果身边有朋友也喜欢看书,可以问问他们最近都在看什么书,这也是一个渠道。如果身边的朋友都没有什么看书的习惯,可以线上或者线下加入一些读书的圈子。根据大家推荐的书籍里面去做选择。
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获取一些书籍方面的资讯,帮自己找到自己想要看的书籍,二是大家看书以后可以一起交流,有时候听听别人看书的心得体会,可以帮你自己更加理解那本书。获得更多的启发。三是大家一起也比较有动力。
选书
通过这些步骤,选取到了书籍,也可以不用着急下单,可以先去豆瓣等平台看看大家的读书笔记或者评语,可以大概了解下书籍,或者去附近书店大概翻阅下,确实想买再购买。这样可以避免买到不需要或者不感兴趣的书籍。
另外,可以去当地图书馆,一般每个地区都有图书馆,是可以免费借阅书籍的,没事可以去逛逛,翻翻看看,看得多了,也就能知道自己感兴趣的是那类书籍了。
不管怎样,兴趣是推动看书的动力,不喜欢的书勉强去看只能打消看书的积极性。所以一开始,找到自己的兴趣,挖掘出自己想要看的书籍这很重要。然后就是行动起来。
一点自己的小心得与你分享,希望一起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