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书友,大家好!
都说为人父母不需要考试,但为人父母一定需要学习!
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我们的角色就从子女升级为父母。我们从零开始,一点一滴适应新的角色。由于缺乏经验,常常看起来略显笨拙,有时焦虑,有时困惑,有时抓狂。
好在,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我们身边有医生,他会仔细地告诉我们几个小时喂一次奶,每次奶后要轻轻拍嗝…
出院之后,我们身边有“从业”多年的长辈,他们有丰富的养育经验可供我们参考。
除此之外,我们生活在这个资源丰富、信息发达的时代。拿起手机,找几个靠谱的育儿APP,就能够解决我们在养育过程中遇到的一部分难题。
当然,成功的育儿专家会把他们的研究结论,和科学的方法总结成精华写进书里,分享给每一个在育儿之路上披荆斩棘的你。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读一读《蒙台梭利敏感期早教手册》,开始之前,请大家跟着我一起回顾一下:
几年前,你辛辛苦苦,历经十月怀胎,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小宝贝。
出生第二天,你就带着他美美地洗了个澡,并给他做了婴儿抚触,他柔软的像一团棉花。
第三天要出院了,护士给他做了听力筛查,当你知道他双耳听力正常的时候,激动的差点落泪。
出院时医生叮嘱你,回家要坚持做婴儿抚触,说那样可以促进他生长发育。
听说刚出生的婴儿只能分辨黑、白、红三种颜色,于是你准备了黑白卡片,每天给他看几遍。
你喜欢在他旁边轻轻唤他的名字,有时在左边,有时在右边,你期盼着有一天他能够循着声音找到你,然后对你微笑。
当他烦躁爱哭的时候,你喜欢打开舒缓柔和的音乐播放给他听,有时候他真的就慢慢平静下来了。
后来,他学会了抬头,学会了翻身,学会了爬行。终于,他晃晃悠悠地开始走路了。看着他蹒跚学步的样子,你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这个过程中,分别涉及到了触觉、视觉、听觉这些感官系统。
那么今天要讲的这本书,也主要是围绕着这几大感官系统来展开的。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作者玛丽亚·蒙台梭利。出生意大利,后随家人移居罗马。罗马大学医学博士。
初入医学界时的她发现,当时的意大利人居然把智障儿童与精神病儿童一起关在疯人院里,这让充满爱心的蒙台梭利极为震惊。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她把关爱、教育儿童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最终在儿童教育事业中奋斗一生。
后来被称为“20世纪给科学带来进步的最伟大的教育家”。
《蒙台梭利敏感期早教手册》是由蒙氏原著加专家精辟解读加一线教师总结游戏编写而成的,全套共五册。
相较于蒙氏原著,这套书提炼了原著的精髓,编排顺序也更易理解和应用。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其中一册:《0-6岁感官训练全书》。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书中的精华吧!
——感官训练之触觉
1、触觉、热觉、重量感觉
首先,大家想一想,触觉包含哪些?
大家可能很容易就想到,我们用手触摸的感觉就是触觉。但事实上触觉的范畴却不仅仅是用手触摸的感觉。
蒙台梭利把触觉分为触觉,热觉和重量感觉。所有人体皮肤通过触摸获得的感觉都算得上是触觉。
关于触觉训练,书中提到了两个常见的训练场景:洗澡和洗手。
通过洗澡,可以锻炼孩子手部以及身体皮肤对冷热的感觉,对温度变化的感觉。此外,训练过程中也教会孩子讲卫生、爱清洁。
触觉训练的最佳时间是1-3岁,具体到每个孩子略有差别。
另外触觉训练主要训练对象是手部的触觉感应。
训练时,每次触摸新的物体,要同时告诉孩子物体的名称和属性。
比如,给孩子介绍一颗苹果可以说:这是一颗苹果,硬硬的。
给孩子介绍一根香蕉可以说:这是一根香蕉,弯弯的像个月亮。
介绍的时候要尽量简单明了,并且放慢语速,吐字清晰。
2、锻炼孩子的感知觉
感知觉训练和触摸训练不同。
触摸训练是教我们通过触摸认识物体。比如给孩子一个球体和一个立方体,并且分别告诉孩子两个物体的名称,然后让孩子去触摸。孩子就会对物体有客观具体的认识,知道球体是这样的表面没有棱角的,而立方体有八个角。
而感知觉训练是触觉训练的下一阶段,训练感知觉的目的是提高我们通过感知觉辨识物体的能力。
比如让孩子通过触摸训练充分认识球体和立方体后,把孩子的眼睛蒙起来,将一些球体和立方体放在一起,让孩子通过触摸分别找出哪些是球体,哪些是立方体。
这样的训练孩子不仅喜欢做,而且通过训练提高了孩子仅通过触觉分辨物体的能力。
说了这么多关于触觉的内容,大家可能会问,那我具体该怎么做才能促进孩子的触觉发育呢?除了常见的婴儿抚触,还有哪些训练方法是锻炼触觉感官的?
书中介绍了这样一个游戏:一起做果泥
让孩子参与到食材煮熟的过程中,煮之前让他摸一摸食材的软硬程度。
待煮熟的食材放凉,让孩子用手把它们揉成泥,让孩子感受煮熟后的食材软硬程度。
生活中我们可能一般不会尝试这样的游戏。因为我们都是操碎心的老母亲,不愿意让娃碰这个,怕弄脏了手和衣服;不愿意让娃碰那个,怕不安全、怕有细菌。
但事实上孩子的认知发育需要通过他不断学习和探索逐步发展的,我们说怕这个怕那个说白了都是怕麻烦。
衣服脏了手脏了可以洗,安全隐患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和严格的看护去避免。
因为怕麻烦,我们常常会阻止孩子去探索、去感受,其实我们无形之中已经限制了孩子成长的步伐。
——感官训练之视觉
通常我们理解的视觉可能是看的清不清楚,看的远不远。如果这么说的话,那么是不是说我们只要拥有一双生理结构正常的眼睛就有了与他人无异的视觉能力?
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在蒙台梭利看来,视觉能力是可以通过练习去提高的。
1、视觉维度练习
关于视觉维度练习,蒙台梭利有专门的训练教具:
10个高度相同,直径依次增大的圆柱体;10个直径相同,高度依次增加的圆柱体;10个长度和直径都不相同的圆柱体;可以分别插入以上圆柱体的对应底座。
游戏的内容大概就是,将圆柱体从底座中取出并打乱次序,然后让孩子把它们再插回正确的孔洞。
游戏过程中,孩子会不断去尝试,直到给每个圆柱体找到正确的“家”为止。
通过这个游戏,孩子的注意力和理解力都得到了练习,同时锻炼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蒙台梭利认为,正是通过不断重复这种锻炼注意力和理解力的练习,孩子的视觉能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举个例子吧,让一个孩子在一天之内学会一支舞蹈。
首先,老师会给孩子分解示范动作,孩子要学会每个动作都需要他去仔细的观察,记住动作要领,记住动作的先后顺序。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锻炼了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如果没有这些能力的话,他将很难或者很慢才能学会。
当他专注的、去观察、去思考,那么他的眼睛才能将看到的动作传输给他的大脑,进而大脑才可以指导我们的身体做出相应的动作。
所以,视觉维度的训练离不开注意力和观察力的训练。
2、用视觉观察形状的练习
蒙台梭利关于视觉观察形状的练习使用的教具类似我们经常见到的一款益智玩具:一个盒子,上面有不同形状的洞,另外搭配有不同形状的积木块。
这个教具是教孩子将积木块分别插入正确的孔洞里。在练习的过程中孩子会不断的尝试,观察形状,直到最后认识形状。
3、视觉触觉联合练习
通常我们做一件事不可能只通过一种感官去完成,而是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官系统共同配合来完成。
比如,一颗棒棒糖,用手触摸是粘粘的,圆圆的,用眼睛看是彩色的,用嘴巴品尝是甜甜的;
再或者,我们去超市买苹果。为了买到新鲜的苹果,我们通常会用手去触摸,感受苹果的软硬程度;同时我们会用眼睛去观察,看看表皮有没有褶皱,有没有斑点;有时候也会拿起苹果闻一闻,感受苹果的芳香。
通过同时启用触觉、视觉、嗅觉,我们最终选到了新鲜的苹果。
蒙台梭利认为:把视觉和肌肉触觉联系起来,可以极大地帮助孩子增强对形状的感知记忆。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将视觉和触觉联合训练呢?
其实并不难!
关于触觉和视觉联合练习的教具,蒙台梭利在书中提到了三种。但教具是为了实现训练效果高效专门设计的。我们在没有教具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家中的其他物品来完成:
比如,在认识立方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孩子在观察的同时,用手指沿着立方体的棱角,触摸立方体的轮廓。
或者准备不同材质的布料,告诉他布料的名称,让孩子观察并触摸不同材质的区别。
4、用视觉识别颜色
书中讲到用视觉识别颜色的训练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不同颜色的识别,和同一颜色深浅度的识别。一般情况下,我们通常会忽略同一颜色深浅度的识别训练。
在进行颜色识别训练的同时,也可以把色彩搭配的知识同时灌输给孩子,增强孩子的审美能力。
另外,早期的颜色识别训练能够帮助我们提早发现色盲、色弱等色觉问题。
——感官训练之听觉
1、分辨声音的练习
蒙台梭利认为,绝对的安静对孩子进行听力训练非常重要。
因此,在蒙台梭利的听觉训练中,通常会在开始前,引导孩子保持安静。当有了绝对安静的环境后,才开始制造声音和噪音,让孩子用听觉去感受,去辨别不同的声音。
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拥有了听觉,所以尽早开始听觉训练,可以促进听觉敏锐度的发育。
2、有关安静的练习
关于安静,身为老母亲的我们,又或者是深处“水生火热”之中的幼师们,那一定是有流不完的辛酸泪。
不管是一个孩子还是一群孩子,他们总是有办法让你的耳朵每天都在放映战争电影。枪声、炮声不绝于耳,冷不丁扔个炸弹,一准儿点燃你脆弱的神经,于是你的咆哮声伴着他的尖叫声,“声声不息”…
虽然有点夸张,但这是我们的心声呐!
那么前面提到说,蒙台梭利认为绝对的安静对孩子的听觉训练非常重要。紧接着,她就告诉我们,如何让孩子保持安静。
书中讲到她给孩子们上了一堂有关安静的课。
她抱着一个安静睡觉的婴儿,让孩子们像小婴儿一样保持安静。然后让孩子们分别走近婴儿的身边,倾听婴儿的呼吸声。孩子们都很惊奇,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注意过,哪怕是轻轻的呼吸也有噪声发出来。
这种训练方法,主要是通过让孩子去关注平时不太注意的声音。专注地感受某一种声音的存在,进而,体会安静的感觉。
要让孩子知道,保持安静的目的不是别的,而是听见更奇妙的声音,以此引发孩子的兴趣。
比如下雨天,我们可以让孩子闭上眼睛,仔细聆听雨落下的声音;
在安静的房间里,让孩子倾听钟表的滴答声;
总而言之,安静是听觉训练的前提。因此,在做听觉训练之前,我们要科学有效的去引导孩子保持安静。
3、音乐教育
蒙台梭利认为,想要孩子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就必须从听力下手,用一定的方法仔细加以指导。
书中指出,音乐训练必须从乐器和音乐两个方面着手。乐器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实现肌肉律动和节奏之间的协调。音乐则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美感。
关于怎么进行音乐训练,书中介绍了几个简单的小游戏:
随着音乐做动作;给儿歌找节奏;小歌手,真快乐!等等。这些游戏从字面来看,我们基本都能理解,都是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画面。
总之,音乐素养培养对孩子的成长好处太多: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听觉辨别能力,而且可以增强孩子的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
讲到这里,这本书中关于触觉、视觉、听觉这三大感官系统的训练就基本给大家介绍完了。
那么除了这三大感官系统,书中当然还介绍了味觉和嗅觉的训练方法。
除此之外,正如前面所说,这套书的特点是易于理解和应用。关于训练方法的应用,这套书在每个章节最后,都单独罗列了许多简单易上手的训练游戏。
那么,既然为人父母必须要学习,而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学以致用,对于老母亲和幼师而言,这本书必须妥妥的实用工具书。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赐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我们爱他,保护他,养育他,希望他快乐,祈祷他健康。
当你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感到无计可施的时候,这套书一定会是你的御用教练、你的良师益友,帮助你成为最棒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