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窦文涛、陈坤、张亚东在圆桌派上讨论到情绪的话题。
陈坤:
曾经有段时间自己是抑郁的,大家是这么看我的,而实际上我是这样的,我哪有那么好啊?就是为了宣传,就特别讨厌这种东西。
张亚东:
有的时候,另外一个人的好刚好就是你特别想成为的那种,那就会觉得,真的嫉妒。有一些东西是天分吧,比如做歌手,他为什么就能拥有这样一个音色,就气死你,你怎么练习都是没用的。
你会发现其实所有的人都一样,有很多种情绪,自卑、嫉妒、愤怒、傲慢、焦虑等等,谁也逃不掉。
现在的职场人更是如此,生活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每个人都身负巨大的压力,情绪就又被放大了好几倍。不知道有多少职场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被情绪缠绕不能自拔。
如果不能很好的和情绪共存,我们很容易钻牛角尖,有些人还会因此患上心理疾病。
情绪是怎么出现的?
之前就介绍过,大脑有一个三脑理论,最下面是爬行脑(也叫原始本能脑),负责人体的基本功能,比如呼吸、心跳。然后是哺乳动物脑(情感脑),负责情绪的产生。最外面是新脑(理性脑),负责逻辑等理性思考。
情感脑跟随人们5千万年,而理智脑只跟随人类2万年,所以遇到事情情感脑的反应速度是相当快的,会先理智脑做出判断,情绪就出现了。
以上是对情绪的科学分析,我们接下来聊聊,情绪是怎么缘起的。
1. 原生家庭
有一类情绪的产生不得不追溯到原生家庭,比如自卑。
前几天在演讲课上认识了一位男士阿铭,一名程序员,他分享了为什么自己会自卑,不敢上台讲话的原因。
“从小我家里人就给我灌输了一个思想,我是个内向的孩子。他们逢人就说这孩子不爱讲话,不擅长表达之类的话,慢慢的我发现自己真就成了这样的人。于是在工作中一有要说话的场合,我就会自卑,认为自己肯定说不好。”
原生家庭的评价使阿铭在说话方面形成了一种应激反应,一碰到讲话,就自卑,退缩。
除了自卑还有很多其他的情况,表现为遇到某个情况,原生家庭给你形成的那种感受就会出现。因为身体早已把这种情绪回路记录了下来。
2. 外界刺激
我们都生活在周围人的评价当中,会被外界的事物触发情绪。
很多明星都会被网络言论影响而产生抑郁的倾向,明明知道一个人是不可能完美的,但是明星在聚光灯下任何事情都会被放大,好的时候被捧到天上,有负面的时候又被贬低到谷底。而且现在网络上充斥着不少攻击性语言,让他们更难以接受。
比如奇葩说辩手马薇薇在2015年得了抑郁症,她说:
“不太敢去人多的地方,因为只要一想到人群里有可能有一两个人是曾经骂过我的人,就会觉得痛苦。”
我记得我在初中阶段也在别人的评价中迷失过,那个时候我学习、体育、人际关系各方面都表现不错,我希望所有人都认可我。但有一次听朋友说班里有人说了我的坏话,我的心里就像扎了一根刺一样。
那段时间我就非常痛苦,说话做事都小心翼翼,担心因为说错什么让别人觉得我不够好。看人的眼神也变得卑微,害怕有人会不喜欢我。
或许每个人都有这么一段时光吧,希望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不过在长大的过程中现实教会了我们,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不要总想着迎合别人的眼光,那样的生活太累,做自己最重要。
除了他人的评价,还有一些外界事件会触发我们的情绪,比如飞机晚点、被领导批评、接到了不是很擅长的工作等等。一些很小的事都能触发我们情绪的开关。
3. 所处环境
人的情绪也会被环境左右,李笑来讲过他上大学的时候,有段时间他和几名同学一聚在一起就开始抱怨,本来自己是不想抱怨的,但是进入那个氛围当中,你不说几句就感觉很尴尬,所以自己无意识地也开始了抱怨。
还有当我们平时遇到飞机延误的时候,大家都在候机大厅等待,本来你心情是平和的,但如果身旁有个人情绪不好,骂骂咧咧,无形中也会让你心情烦躁。
可见情绪是无法彻底消除的。我们的大脑就是这样的构造,我们难逃原生家庭的影响,而且既然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或多或少会受到外界的刺激和环境的影响。所以不要总想着消灭情绪。
其实情绪并不是坏事,就像陈坤说的:我现在接受我的自卑、傲慢、自私,它让我长成了现在我这个样子。
这句话我深有同感,以前我也会因为自己的自卑、自私、嫉妒等情绪而苦恼。比如在工作中,我看到一个同事比我年龄小,但他做某项工作却比我出色的时候,我会非常嫉妒,然后“真希望他下次做砸了”的念头一闪而过。
这时候我马上会在心里责备自己:你怎么是这样的人,怎么能出现这样恶劣的想法?然后陷入自责的情绪中。
修炼了这么久才明白,这种类似的情绪是很正常的一种表现,有些想法的生出你看到它就好了,并不能和人格划等号。正是因为有嫉妒的情绪,才让我有动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在某方面越做越好。
其他的情绪也是一样,即使是负面情绪也有积极的一面,这些情绪让我们产生了一些行为,成为了现在独一无二的我们。
所以情绪是无害的,但如果因为情绪来了,我们被激发着说出了有害他人的语言和行为,就会转化成不好的结果。比如有人开车时有路怒症,被旁边的车别了一下就很不爽,出现爆粗口甚至不顾安全超车、撞车的冲动。
我们要做的是调用自己的觉知,观察情绪,保持理智,不被情绪左右作出过激的行为。
窦文涛用了一个特别好的比喻形容人脑中的觉察系统,就是温度计。温度计本身是冷还是热?其实它没有冷和热,所以它能准确的知道你现在的情绪是冷还是热的。
我们的大脑中应该时刻有一个温度计,让我们对情绪的冷热保持觉察。就不至于情绪爆掉了,都骂人打人了还不自知。温度计的作用是,当负面情绪高上去了,你看到了,让它往下降一降温。
所以不管是原生家庭、外界刺激还是所处环境给我带来的情绪,其实都可以很好的管理。只要我们抱着觉察,就能成为一个掌控情绪的人。
关于管理情绪、锻炼觉察能力的方法,我曾经专门写了一篇文章,《从曾轶可事件看职场人的情绪管理,你的情绪到底谁说的算》在这里就不多做赘述了。
但是方法虽然有,做到却并不那么容易,所以这一部分我分享下自己练就情绪觉察能力的经验过程。
以前我也是没有情绪觉察能力的,经常会被一些事情一点就着,我也没意识到这有什么错,有不满就应该发泄出来嘛。
后来在职场上吃了大亏,对同事大哄大叫发脾气后并没能解决问题,反而让事件恶化了。而且每次发脾气后还非常后悔,因为很失态。这才明白,想要做一个成熟的职场人,觉察能力和情绪管理是很重要的。
觉察能力不是每个人一开始就有,需要通过一些训练,比如我多次提到的冥想。我每天冥想15分钟,专注在自己的呼吸上,慢慢就能提升自己的觉察能力。
在训练过程中,我还查阅了大量书籍,又了解到一个词——元认知能力。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
发现其实不管是元认知能力还是觉察能力,都是一个东西,很多大神早已意识到它的存在和好处。觉察能力不仅能应用到情绪管理中,还可以用到学习、自我认知提升、逻辑思考能力中。
通俗一点讲,觉察的过程其实就是有一个更高纬度的自己,在问自己问题:我正处在什么情绪中?我的目的是什么?我怎么做才更好?
我把这个更高纬度的自己称为我的管家,起名为大萌。你也可以给自己的管家起个名字,在关键的时刻调他出来管理你的情绪。
另外就是如果你有记日记或者复盘的习惯,也可以很好的锻炼觉知,因为我们在复盘时通常也会问自己一些问题:我这次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如何改进?
觉察能力的提升不要着急,我大概训练了一年时间可以很好的调用觉知。最实用的一点是:遇事不要立即做出反应,给大脑一些思考的时间,能够在很大情况下避免冲动。
带着觉知生活,是一种修行,慢慢会成为一种习惯,试试看吧。
我的新书《一页纸工作法》已在当当网、京东上市,喜欢的朋友可以去看看~用一张纸和一支笔解决所有职场难题。
欢迎关注萌萌,开启一段奇妙的视觉思维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