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命体验,是压力还是动力?是困境还是机会?是不幸还是大幸?这个视角其实是可以转化的。一件事情是好是坏,是痛苦还是礼物,是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一件事情,和这一生我们打算要活成什么样子。
我们的转化力和选择其实取决于我们生命的视野,视野决定视角,视角决定选择,选择决定我们的人生。
我从做学生的老师到做父母的老师,后来做老师的老师、员工的老师、经营者的老师;我从学校听课、再到企业听课、后来自费学习,拜国内外各个领域第一名的老师,我比一般人要多的资源在于阅历,我有许多的同学,他们中有亿万富翁也有创业青年,有明星也有公务员、有职员也有家庭主妇;我的学员也很多,最小到2岁多幼儿园的孩子,最大到80岁高龄的教授,数以万计的家庭,这些机缘可以让我有机会看到形形色色的人生,作为人类的一万种活法。
从而真正的明白,我的世界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和我们看得见的人生,其实都是另一个自己的灵魂寄居体。我们看得见的都是我们骨子里有的,包括我喜欢和不喜欢的种种。
当你说一个人小气,一定是你也体会过小气你才懂得它为何物。如没吃过也没在电视里看到过汉堡的孩子是不会懂得你说hamburger是什么一样,没尝过也没听过,假如汉堡和一堆他知道的好东西一起摆在眼前,它就不会被看见被选择,不会有喜欢也不会有不喜欢。
很多人容易因为对方持不同观点而生气,觉得自己被否定被质疑。其中的不同,在于我们认为它是冲我们来的,还是为我们来的?
我们选择与这个世界合一的时候,我们就能接受到同一个屋子里,每一个大脑的想法其实都在我们打开一扇新的窗户,帮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不同的面相,让我们可以更早一些还原事情的实相。
我们看到的山的样子并不是山的全部,越多人为我们提供不同的细节我们越容易凑成完整的画面,看清楚越多人的活法我们越容易搞明白自己的人生。
生命对于每一个个体的存在而言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过程,无人替代也不可能全盘复制。而我们却可以借由别人生命的演绎去看到自己的要和不要,我们看到的每一个人的活法,都代表着生命的一种可能性,它们可以让我们足以提前思考清楚自己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活成什么样子。
当我们有了更广袤的视角,更丰富的阅历,这些阅历不一定都是你自己的经历,只要你能有更敏锐的觉知与觉察力,带上自己丰盛的内在资源,我们便可以做出更好的生命选择。
有一些他人经由痛苦而获得的宝贵经验,我们无需再一一去经历,我们可以提前避开险滩礁石,顺流而行。
而他人能够活出关于幸福与丰盛的奥妙我们也可以拿来主义,吸星大法乾坤大挪移给自己。
比如我们看到有些人很有钱,但是他们和穷人一样害怕失去钱,不敢花钱,他们根本没有享受到财富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其实他们和穷人没有什么区别。
我去印度游学的时候遇见可爱的小男孩,顺手掏出一颗喉糖给他,竟看到像星星一样的眼睛闪烁着喜悦与满足。一颗喉糖就能满足的心,将何其富有?生命之外的一切都是额外奖励和惊喜。
由此我们明白一个人的富足并不一定和财富的多少成正比,用感恩与满足之心安然享受当下。你能享受的才属于自己;因为恐惧而占有的属于银行和未来,只是虚幻的数字,它离开的时候就像它从来不曾到来过你的生命。
很多人活了一辈子还将自己的生命交给情绪,就像前两天继重庆公交事件之后湘潭的一位老人,公交车过了站不能停这样的游戏规则也不能遵从,不就是5岁耍赖任性由着情绪不管规则的孩子吗?原来成熟和年龄无关,而在于一个人内在的成熟,所谓少年有成自然也是有道可循的。
当我看见90后的富二代小女生,历经家族落败负债几个亿到东山再起,只身闯大上海不靠亲爹不靠干爹就靠自己骄傲的站起来,买别墅豪车的时候,瞬间觉得自己曾经遭遇的逆境在那些狂风大浪面前已经是微波澜澜和风细雨了。生命的弹性由此可以被打开,可以再低或再高,也可以宠辱不惊了。
当我看到前呼后拥光芒万丈的国际导师,很年轻就成功了,拥有几辈子花不完的财富,却没有一天可以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夫妻的恩爱还要变成演出,却能听出另一半的无奈与心不甘情不愿,身体也被使命和责任所累,接到医生的最后通牒。几个孩子六七岁大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在家里分财产,这台白色的劳斯莱斯是你的,红色的归我……我会问自己,这样的人生是我想要的么?
No!原来幸福与财富地位无关,自由也不分职务和角色,一切在乎我们对自己活法的选择。这些领悟也让自己曾经浮躁的心慢慢变得从容,对于人生的种种经历看得更淡然。
我们的人生就是一个游乐场,我们来就是为了体验,我们选择体验什么版本的游戏?冒险类?益智类?梦幻类?都是我们的选择。
用怎样的方式和状态来过这一生,如何看待一件事,如何去思考,就像在一个游戏里我们对自己角色的设置,不同的角色会有不同的形象、气质、武器和风格。
我们如何会对待一道菜,是取决于我们是谁。食客?厨师?店小二?还是餐馆老板?或者餐饮集团的投资人?每个人随着角色的改变心态就会改变,而有个很重要的秘密是,这个角色我们可以自行设置。而看得到最高与最低的配置,我们才知道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
Anyway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拓宽我们认知的边界,看见更多,经历越多,并能结合所见所历不断来优化自己的人生,我们越能做出最佳的选择。
作者:欧阳赫瞳
是选择决定了我们的视角,
还是我们的视野引领着我们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