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位妈咪私信问我:“我儿子上幼儿园,总喜欢说一些粗话、脏话。有时候我假装没听见,有时候不让他说,但都不管用。平时,让他干什么,他也不干,无论是严厉地说还是惩罚他都没用,越不让干的事他就越想干。”
在这个提问中,她谈到了两个小问题,一个是“说粗话”,一个是“对着干"。
那些粗话,对于小孩子来说,再正常不过的了。你越不让他说,他就越说,这也很正常。因为孩子从三四岁起,会第一次发现语音是有力量的!有些词格外不同,说出来能引起对方强烈的反应,会惹得其他孩子哈哈大笑,气得大人面红耳赤,气急败坏。这事儿太好玩太有诱惑力了!词汇变得令人兴奋,越不让说,就越想说,越兴奋。我们应该还能想起我们小时刚学会这些词那时候的兴奋劲吧!
当然了,我们还是要告诉孩子,这些词语是不礼貌的。但怎么告诉他们,才有效的呢?说教,视而不见,转移注意力,武力镇压,都没有用,只会让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那到底有没有一 一种方法能够改变这种行为呢?当然有了。对付这个情景,我有一个最喜欢的游戏。
我把这个游戏叫做“狗屎头”游戏。有一次,有一个小孩叫我“狗屎头”,我说:“哦,你这么叫我没问题,但是,你最好别叫我牙膏头"!
他当然会叫我“牙膏头”,因为他想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无论是我,还是他妈妈都不介意了,因为这根本就算不上是一句脏话。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满足他使用强有力语言的需求了。我用一种搞笑的腔调说:“哦,你麻烦大了,你居然叫我牙膏头!”同时开始假装想抓住他。
他笑个不停,一直叫我牙膏头。我追着他到处跑,喊着:“你麻烦大了!"他知道这是游戏,笑得更加厉害。当他玩得有点腻时,我说:“幸好你不知道我还有个更坏的名字。”“快告诉我,快告诉我!”
“不行,不行,如果我告诉你,你肯定会这么叫我的。“
“我发誓,我不会的!”
“好吧,好吧,千万不要叫我'香蕉派'!”
他当然会叫我的,然后,我们就再玩一遍”你麻烦大了“的游戏。
孩子不停地笑啊笑啊,就把由于说脏话粗话累积起来的紧张感释放掉了。有些人担心,这样是不是在教孩子不好的行为?事实恰恰相反,孩子们反而变得更加有礼貌,因为这满足了他们渴望做刺激事儿的深度心理需求。
每个孩子都喜欢刺激,但是他们学会了,从笑声和游戏中寻找,而不是给自己找麻烦。这个游戏,帮助孩子不再需要那些真的脏话,结果当然就是更有礼貌了,大人也不用严厉地批评孩子。
现在,我们来谈谈,提问中的第二个问题:让孩子做什么,他都不做。作为成年人,你喜欢被人安排,干这干那吗?如果你没听别人的安排,愿意受到威胁或惩罚吗?你想做的事情,都不让做,但又不给一个充分的理由。你喜欢这种感觉吗?
这换位思考练习,会帮助我们对孩子更有同理心。
这个问题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经常要求孩子服从,如果他们不服从,我们就会生气。可是,这样的服从会带来更多的坏处。比如,让孩子缺乏主动性,学会钻空子,总有一天会反抗,长大以后,很容易屈服于身边最强大的人,而且不能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父母不让做,孩子偏要做,其中一个最普遍的原因就是,父母要求孩子盲目服从。同样,当孩子在你的语气中感受到谴责、批评和轻视时,他们会觉得自己不好。这种深深的内心的感受并不会激励他们追求进步,只会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到愤怒、痛苦或悔恨。结果就是,更不愿意听你的话了。
那不要求服从,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基于情感联结的合作。
合作是完全不一样的。合作发自内心,源于一种联结和爱的感觉,是更有创造性,有团队精神的,还可以帮助孩子适应那些你没有帮他准备好的全新情况。合作是一种让人终身受益的积极品质,而不像服从,只会走到死胡同。
要想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有以下几个原则:
1、父母要先有合作的态度,而不是单纯的向孩子提出要求、发号命令,忽视他们的想法。和善的态度商量,了解态度背后的需求。
2、让孩子看到家中的大人,是如何合作的,这就意味着要改变那些争吵的习惯。向孩子传递一种轻松的氛围和信念:家庭中的每个人,包括孩子,都会为这个家庭做出自己的贡献。比方说,当孩子拒绝合作的时候,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出天然的合作需求。
3、最后一个原则是:在日常生活中,要保证孩子有自己做选择的机会。这叫做:自主权。每个孩子都有关于自主的基本需求:比如成为我自己,设定我自己的目标,并去实现这些目标。如果孩子没有足够的自主权,就会像题中的这位男孩那样,爱挑战,总是对着干。
下一次,当你的孩子挑战你时,或者不听话时,你先暂停一一下,再回应。观察一下自己:你身体的哪个部位有感觉?这种感觉有多强烈?伴随着这种感觉,你有什么想法吗?你有什么冲动吗?你是否可以什么都不做,静坐一分钟体会这种感受?也许孩子需要的是理解和联结,而不是严厉的对待?
暂停之后,你可能会有一些新的发现,比如:好像孩子的行为并非那么糟糕,他只不过是在试验语言,或者测探规则的边界。也许孩子需要的只是一个温柔的提醒,和你充满爱意的联结。内观之后,你的反应,会有所不同吗?在你不同的反应之后,孩子是在继续挑战,还是转为合作了?
以上。愿我们相伴学习,成为更好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