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大李两年前上央视的采访,让我想起自己对大李创办的幼儿园喜爱与笃定之情。我要当一名老师是我小学五年就有的想法,是受当时数学老师管老师的影响。小学开始就感受到老师喜欢成绩好的学生,而我是一个成绩普通学生,引起不到老师的注意,那时老师给我们讲的最多是知识,而老师讲的最多的不是知识,是做人的事,让我们如何玩耍,当然管老师的教学能力也很棒,我记得我们班同学都很喜欢上她的课。
六年级时学校给我每个班装了一个图书柜,买了一批新书给我们借阅。那时我第一次接触杨红樱写的书,那时候我的阅读能力很差,很少读书,也不喜欢看书。那时读得最多就是童话故事,还有杨红樱写的笑猫日记。后来到了初中我依然看杨红樱写的书,男生日记、女生日记等系列书籍。在杨红樱书籍中我能看到一个对与现今不一样教育模式,孩子都是开开心心,快快快乐玩耍学习。老师是很尊重孩子,是带着孩子玩的。也许就这样在我心里留下了一个做与应试教育不一样的教育。
高中时填志愿的那一刻我才下定决心要报学前教育,临近毕业,要找工作时我认识大李认识李跃儿芭学园,认识华德福。在那段时间我很不想找工作,第一可能自己没有出来社会实践过会有恐惧,第二我觉得我去不了与我有共同理念的幼儿园感到失望。那时负责就业的主任,他自己也开了两家亲子园,想要我去他那工作,我很坚定的拒绝他,我说你的亲子园不是我想要去的地方,我不想去只教授孩子外在知识、技能的幼儿园。他还反问我要去什幼儿园。我当时是无法用语言表达我想要去到幼儿园,因为在整个大学学习中很少提到幼儿人格培养、自然教育。
毕业后,陆续看了大李的著作,发现自己很对想法与大李想的如此相似,从此把大李当成我幼儿教育上的女神。因为大李我还认识了华德福教育,芭学园全国太少,华德福起码比她多吧,于是我就选择华德福幼儿园。可是在怎么喜欢也逃不过不成熟的自己去。当时对出来工作真的很陌生。最终不得要回到家乡,在家附近的幼儿园上班。期间一直心心念念去华德福幼儿园,在第二次选择上,我又再次因自己失败没有坚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