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朋友给我发消息,信息里满是无奈和痛苦。
她说,“真的被孩子气疯了,晚上写得字一塌糊涂,全让他擦了!”
说完以后,她把孩子写字的照片发给了我,说实话,这字不算难看。我正准备跟她说,她又发来了一张照片。
她说这是群里另外一个小孩写的,字迹工整漂亮,好像一副艺术品。
她觉得孩子就是不认真写,于是把其他同学的作业给她看,问:”让你擦掉,你服不服?“
没想到孩子头也不抬,气鼓鼓地说,“你喜欢其他小孩,去做其他小孩的妈妈好了!”
咳,我亲爱的朋友,她不知道,比较心是最要不得的。
一、比较是痛苦之源
看到上面的字,我跟朋友说了句话,“这样漂亮的字,我也写不来。”
朋友说,“这怎么可能,你写字那么好看!”
我说,我写的字虽然好看,但却没有受过正楷的训练,但你看这个小孩的字,一看就是平常经过了严格的训练。
朋友叹了口气,说,“是啊,这个小孩特别听话,怎么别人家的孩子就这么如意呢!”
《亲密关系》中克里斯托弗曾经说过一句话,期望是通往地狱的大门,而我相信比较本身就是地狱。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孩子对家长说,你一个月工资多少,为什么班上小明的妈妈一年能赚50万,而你却这么无能?
你是什么样的感觉?是不是感到愤怒、痛苦而又无奈,因为孩子说的是事实,而这个问题你现在确实又无法解决。
比较就是让自己从孩子身边跳脱开,拒绝父母的责任,用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指责孩子的无能。
它的潜台词就是:“我已经尽力,你这孩子怎么还是不行?”
二、为什么会有比较心?
之所以我们有比较心,还是因为太急于求成了,希望孩子能够达到最好,但却想跳脱中间的努力。
从根源上来讲,这是一种社会焦虑,这种焦虑在学龄儿童妈妈身上更为显著。
妈妈们害怕啊,如果孩子跟不上,会不会被社会淘汰?如果孩子行差踏错,是不是自己将来就会后悔?
从社会学的角度,这也是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
在社会中,如果学历成了区分工资收入高低的重要因素,那么家长们就会无比重视教育。就像现在的中国和美国。
前一段时间热播的《小舍得》,里面田雨岚的疯狂让无数人觉得既真实又无奈,鸡娃鸡成事业,妈妈们失去自我,她的孩子子悠甚至被逼成抑郁症。
她觉得没办法,为了孩子必须一搏,可却忽略了孩子的情绪和感受。
三、比较会带来什么恶果?
比较最直接的后果是孩子不开心。
就像我的朋友,虽然孩子把作业全部擦掉重写了,但是她很不开心,觉得是父母故意为难她,还给自己贴了个标签——我就是不如她。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做习得性无助。研究人员曾经把一只小狗困在牢笼里,然后用电击它,一开始小狗尝试着挣脱牢笼,可每次打到笼口,就会被电击。
后来,研究人员打开了牢笼,开始电击小狗,可小狗只会在牢笼的角落里瑟瑟发抖。
孩子的发展也是这样,如果我们给他设定过高的要求,他在一次次的努力中无法达到,就会慢慢失去信心。
以后,即使遇到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也会觉得自己办不到。
除此之外,比较心还会严重影响亲子关系,因为父母在比较的时候,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需要,孩子会觉得,“你并不是爱我,而只是爱那个考100分的我。”
等到他长到青春期或以后,他不愿意向父母敞开心门,很可能就会活得比较封闭,更可怕的是,他习得了“我的感受不重要”这个概念。
以后,在他遇到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也不会站在他人角度看问题。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够社会化合作的孩子。
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教授发现,人际关系是幸福之源。如果孩子不能学会和他人合作和沟通,那么在未来的人生中可能会活得比较艰难。
四、如果孩子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我们该怎么办?
首先我们要以平常心来看待孩子的成败。如果说,家长只能看到孩子现在这个点,那么他肯定会感到比较焦虑。
比方说,如果孩子写字潦草,那么可能会想:“这孩子学习态度怎么这么差?”然后就会想,这样差的态度,将来怎么办?能不能考上大学?
心理学上有个滑坡谬论,指的是一个结论导向另一个,最后引起无法挽回的后果。但事实上,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登山的过程,有成功,也有后退。
我们家长只需要把握一个重点,身心是否健康成长,是否关注他的身体和情绪,如此,便不会养出太差的孩子。
接纳他的不足,才有可能去改变。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当你看到孩子不如意的时候,请把他置换成童年的你,想想你可以做到吗?
其次鼓励孩子的努力,看到他的付出。什么样算是成功?考卷考100分就算成功吗?
我认为不是,成功是向着心中的目标努力,稻盛和夫在《心》中曾经提到过六项精进,其中一点就是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所以,如果孩子真的竭尽全力了,请不要吝啬你的肯定。
在肯定时候,注意是肯定他的动机和过程,比方说,“我欣赏你写字的认真劲儿。”
有一句话说,“孩子会在你期待的目光中看到他自己。”
心理学家皮格马利翁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告诉老师,班上一些学生智力超群,结果期末的时候,这些孩子真的比其他孩子进步很多。
正是因为老师觉得孩子智商更高,就会倾注更多的精力和肯定,孩子也会把这种肯定内化为自我认同。
所以,从现在开始学着肯定你的孩子吧!
最后做孩子的教练,不做甩手掌柜。很多时候,我们做了最差的决定,却指望最好的结果。
就拿我来说,很多时候,我都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大吼大叫,却指望他能够好好写作业,考个好成绩。
这简直是奢望,学习的一个技术活,它需要努力,更需要方法。
仔细想一想,你有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吗?你有帮助孩子排查学习中的难点疑惑点吗?
家长的作用在于陪伴、鼓励,更在于指导,在我们比较孩子的时候,不妨扪心自问一下:“我是否竭尽全力地帮助了他?”
五、结语
有句诗曾说,你的孩子不仅仅是你的孩子,他还是宇宙万物中的一员,和花草、树木并没有什么不同。
既然爱,就不要伤害,一起呵护他们的童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