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沐卉老师说过,正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所以我们才自以为是,站在了长辈,过来人的角度去"教育"孩子,其实真的不能说是教育,而只能说是影响,操控,对抗!殊不知我们正如井底之蛙,以为自己看到的是整个天空!其实我们从未真正的了解孩子,何谈懂得呢?
借由此次课程,我们才有机会得以了解我们的孩子,也重新体验了一把青春期,在老师的引领下,清晰的再现了青春期的自己,一幅幅画面历历在目,懵懵懂懂,跌跌撞撞,一路走来,真的是无拘无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真的没有受到任何人的控制,都是朝着自己的个性特点来发展,外界对自己影响不是起决定性的作用的。
因此,作为父母的我们一直在想用自己的教育来把孩子塑造成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样子,这是徒劳的!一切都得顺应人的成长的规律,只有适应和满足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需求,才能让孩子身心健康。
只有当我真正的懂得孩子的时候,才会及孩子之所需。不再背负着孩子的命运,给孩子机会承担责任,接纳,允许孩子做自己;用爱共情,倾听,给予孩子时间和空间,父母要克服自己的感受,确保把爱传递给他,多沟通,给予小鱼,提升孩子的价值感和归属感;在尊重的前提下,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听,挥之即去的父母
擦亮我们的眼睛,时刻觉察我们的内在,用心用爱去感受孩子的感受,真正的去懂得我们的孩子!既轻松自我,又放飞了孩子的青春,何乐而不为呢?
课程笔记:
一.了解孩子与外界互动时属于自我型/他人型?
1.自我型
只在乎自己表达了什么,不在乎外界反应
喜欢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生命)受内在动机支配
与外界关系:
①与同伴:喜竞争,个人肯定,不顺从,不感受,喜独处
②与老师互动:只与教学有关的事
2.他人型
喜欢社会科学(历史,地理,管理,伦理’)
受外在动机支配,易受暗示
与外界关系:
①与同伴:喜同处,助人,敏感于别人的语言,意见
②与老师:主动,公开想了解老师
二.如何打开青春期孩子的心扉?即青春期孩子心理需求:
1.自己是谁
表现:①自我探索,完成自我角色认同,明确我是谁,易角色混乱。②依赖父母,退缩;成年后空虚③判逆,报复,厌学
应对:允许自我探索尝试!
2.面对巨大生理心理变化:
表现:①情绪化,早恋,易暴,关注异性,追星,爱打架,是阶段性问题,但大部分都不会成为他们成年以后的行为模式。
②身体上变化有第二性征,内分泌失调,产生陌生,刺激,难以控制的冲动,易羞愧,内疚,愤怒,需合理引导,否则易增加心理负担。
应对:宜疏导(①共情,②闭口持续倾听),不宜堵(指责,批评)
3.获得同伴认可
表现:①与同龄人关系优先于家庭关系,与同龄人的关系是发展社交能力的重要阵地。②获得同伴认可,决定了在社交网络中的价值感和归属感。③易与朋友翻脸,真实而强烈,不希望家长过问评判,需要理解
应对:召之即来,来之能听,挥之即去
4.获得个人隐私权
表现:①深刻觉察自己身体和空间的界限,②渴望被尊重个人隐私,此阶段是走向独立的重要标准③全能的,无所不知的,④在受到挫折时有强烈的无力感,探索自己力量的边界,学会有可为和不可为
应对:尊重个人隐私
5.精神上渴望彻底独立和父母分离
表现:①父母是孩子的尴尬,不喜欢合影,不喜欢外出②与外界保持距离,多用"必须",想体现优越感,有助于抵御个性化整合的困扰
应对:带着爱放手,给予孩子时间和空间,父母要克服自己的感受,确保把爱传递给他,多沟通,给予小鱼
6.积极探索并运用自己的力量
表现:①易叛逆②青春期孩子心底信念:我要能掌控一切,我要说了算,证明无人能管住我才有归属感
例如:吸毒,电子游戏成瘾而不能自拔的原因非毒品和游戏本身,而是缺少现实生活中的情感连接,也就是孩子的价值感和归属感缺乏!
应对:①转向和利用孩子的好特长,运动外界认可,增强孩子的价值感和归属感,逐渐使孩子自律!②解决青春期孩子的权利斗争问题,宜疏不宜堵
7.认为自己全能,无所不能
表现:①冒险冲动②遇挫折后有无力感③受生理变化和情绪波动影响,在无力感和权力感之间摇摆,探索自己力量的边界,然后知其可为,知其不可为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是个性化
应对:共情,倾听,并给予孩子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