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幸福、智慧、自由...种种的美好 从哪来?-- 都来自于我经世对他人的爱。
1.我今生的所得都来自于我过去的所给。
2. 我此生中所获得每一分幸福感,都来自于我过去对于每一件小事的持戒 ( 道德生活 ),
3. 我此生中所看到感受到的所有的来自内和外的美,都来自于我过去的忍辱( 在有足够理由生气的时候,拒绝生气,沮丧)
4. 任何时候,人们倾听、遵从我所说,都是由于我过去不懈的愉快的修行。
5. 我这一生所经历,世界周遭的和平和内心的平静,都来自于我过去的禅定、冥想修行。
6. 我今生所获得智慧和自由,都来自于我前世对“笔”/空性的理解。(自由的终极形态,是不死之身)
7. 而我过去对他人的爱和慈悲, 让我得到了这所有列举的一切美好。
爱分两种,一种是施,把幸福给到对方;一种是受,把对方引领到幸福的彼岸。 love is the answer to everything. (不见之爱)
如何破解人和人之间的分别心?-- 爱人就是爱我自己。
1. 格西老师的羊角包/两张嘴的故事--我该怎么面对那最后一个我最爱吃的羊角包呢?
思考:要怎么能吃到更多的无尽的羊角包?
面包店里就剩下最后一个羊角包了,从门口走进来的老太太和格西老师都想要这个羊角包。要不要偷偷的把这个给买走呢?
买走--> 就得到了这个羊角包。
不买,让那个同样渴求羊角面包的老太太买 --> 种下了一颗布施的,完成他人心愿的种子,为将来种下了更多可以得到羊角包的业力。
在面前有两个羊角包,一个是不存在的羊角包的自性,一个是自己的业力投射的羊角包。把这个存在的好的种子给予了老太太 = 埋下了一颗好的羊角包的种子,可以在未来吃到更多的羊角包
一张嘴是老太太的,一张嘴是格西老师的,虽然这个唯一的羊角包被老太太吃了,但是格西老师会在未来吃到更多的羊角包。所以这两张嘴在功能上来说是一样的,分别心在这里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2. 三轮体空
I tell you again, Subhuti, that warriors do their giving without living in things.
And the Conqueror said, "It's the same, o Subhuti, with the mountain of good seeds that a warrior plants when they do their giving without staying in anything at all: it would be hard ever to measure how big this mountain is".
复次。 须菩提。菩萨于法。 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 不可思量。
在布施的过程中,存在着布施者,布施的对象 和 布施的事物。 “布施的事物”, 也就是 “笔” 是空性的,“布施的对象”是否脱离了空性的法则呢?如果“笔”是业力的投射,那么“布施的对象”又何尝不是我们的种子的结果呢?
那么“我”, 这个布施者呢?我也是在这个世间遵循“空性”法则的存在。我是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是所有种子的集合。“我”也是空!在实有届,因果不空,三轮体空。在布施的过程中,不着相于这三者便能获得不可思量的福德的种子。
在此感谢众谦咨询举办的这次精习会 感谢Stanley和 王霞老师的讲授 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