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说秦腔︱传统剧第97篇

秦腔传统经典——《出五关》

张安学饰关羽

    秦腔《出五关》又叫《过五关》,是一部广为流传、深受戏迷喜爱的秦腔名作,故事源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在西北的戏台上,这出戏唱了百年,把关羽的忠义肝胆唱得家喻户晓。讲述了三国时期关羽为寻兄长刘备,保护嫂嫂,一路闯过五道关隘、斩杀六员曹将的故事。这部戏情节紧凑、冲突激烈,生动塑造了关羽忠义千秋、智勇双全的英雄形象,展现了古代豪杰在乱世中坚守信义的壮烈情怀。

      该剧最大的看点,首先在于其强烈的戏剧张力。从“灞桥挑袍”到“过五关斩六将”,每一关都有不同的情节设计和人物交锋,文武兼备,跌宕起伏。其次,秦腔高亢激越的唱腔尤其适合表现关羽的刚正与悲壮,尤其是“辞曹”“闯关”等核心唱段,声情并茂、感人至深。此外,关羽的扮相威武凝重,红脸长须、绿袍金甲,舞台形象极具震撼力。

      这出戏里,红脸的关羽威风凛凛,白脸的曹操透着奸诈,黑脸的张飞又急又直,把忠义、兄弟情唱得明明白白。就像戏里唱的:“五关六将皆斩尽,只为桃园一点恩”,百年戏台唱不尽的,正是这份刻在骨子里的赤诚。

      从历史背景来看,《出五关》不仅取材自《三国演义》,更融合了民间对关羽的崇敬与想象。关羽的形象逐渐由历史人物升华为“忠义”的象征,反映出中国传统社会对信义、气节的推崇。这部戏在清代中叶以后广泛流传,也正是因为它契合了老百姓对英雄的向往和对道德人格的敬仰。

      时至今日,《出五关》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兰州市秦张江中、甘肃省秦贺忠宏扮演的关羽,功架肃穆美观,表演古朴沉雄,让英雄传奇再现,艺术魅力无穷。关羽所代表的“忠义诚信”,在当代社会依然是值得倡导的价值观。这部剧不只是一段历史故事的再现,更是一种精神传承的载体。它告诉我们,人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应当有所守、有所持,不辜负承诺、不违背本心。

      总而言之,《出五关》不仅是一出戏,更是一堂课。它让我们在铿锵的梆子声中,听见历史的风雷,也照见自己内心的坚持。正所谓:一声梆子响,千里走单骑;忠义不在远,就在人心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