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河南人,所以读《大国大民》的时候,就特别关注了那篇《什么是河南?》,我觉得作者的见解是很到位的。一卷河南志,半部中国史。曾经是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也是天下粮仓,以前的农业重地。
我家乡的信阳毛尖,的确回味无穷。清明前采摘的雨露嫩尖,精心炒制后,是绿茶品类中的好茶之冠,的确不夸大。信阳人也的确是最没有“河南范儿”了,信阳人真的不说“中不中”“弄啥嘞”之类的河南方言的特色句子,以前总在小品中听人们说起这类的河南方言,小时候也曾怀疑过,我们河南人没有这种腔调啊?后来到了南阳,才真切体会到了“中不中”“弄啥嘞”“可美了”“那啥”……的河南特色词。河南作为天下之中,的确是中国的胎记一样,是中国文明发展印记中当仁不让的主角了。
读了《大国大民》我才知道大河南出了这么多名相啊,商初的宰相伊尹,周朝的姜子牙(南阳人),站国相印的苏秦,权相吕不韦,秦朝李斯,汉相陈平、邓禹,东晋宰相谢安,唐朝长孙无忌、姚崇、赵普……果真是灿若星河。
“老家河南”这几个字,可以说跟很多人脱不了关系。向上追溯过去,我感觉很多人祖先的血脉中都有河南的基因。中原文明流淌过几千年,又有多少人是从河南出发,然后发展到了其它地域了呢。而又有多少其它地域的人来到河南发展,大河南是特别包容的,所以大家之间的交叉和发展,应该在历史长河中漫长浸润,早已司空见惯。
作者在“河南,向何处去”的话题中,重点谈了河南的交通。河南作为中原腹地,交通四通八达,大郑州无疑是交通枢纽。但是河南的发展真的不怎么好,城市工业匮乏后劲无力,经济也不发达,教育更是不发达。航运发达,郑州像“天空之心”一样,但是开发区没有,国家战略发展框架中总是忽略河南,西部开发了,沿海发达了,长江珠江三角洲带动起来了,而中原却是一直在拖后腿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给了河南一个大奖——天地之中,这么响亮的称号,你若去问问河南人,真没有几个人是知道的。不知道河南的媒体机构以及普通民众,都是怎么从这条大新闻身边错过去的。“天地之中”是颁给登封古建筑群,但这份光荣当然属于整个河南,应该成为河南的一张最亮眼的名片。然而并没有,我们不仅不知道“天地之中”这个大奖,更说不清什么是“天下之中”。
“天地之中”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就是河南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包括天文历法、民风民俗、天干地支、奇经八卦……我们老祖 宗认识世界的这些工具与手段,也成为了民族共有的精神食粮和文化基因。
《大国大民》这本书比较特别,作者是著名学者王志纲 ,但是整本书的内容思路却又透着整理者的心思,因为这本书的文字是经由另一个人整理编排而成。整理者的思考和王志纲的思考肯定是有分叉的,所以文章内容显得有些杂乱,大主题是在分析解读整个中国,从地域、文化及经济发展、未来走向都提出了很好的见解,我觉得对中大国和大民都有很重要的学习价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