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读书体会
初看到这本书名《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我感到不解与疑惑,我会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我们习惯运用固有的思维模式去思考问题,往往忽略了换一个角度的新鲜感,而教育需要的是多种思维,需要的是创新。在这位经历不凡的王老师身上我看到需要对教育重新审视,自己的观念需要修正。
什么是教育?在学生眼里可能就是枯燥的课堂,写不完的作业;在我们教师眼里,教育就是学生的分数,教师教学成绩的排名,荣誉的获得等等。但王老师的书给了我不同的答案:教育是对学生长期的培养,它的成功与否需要时间的见证,而不是一时的分数成绩。我们在学生心中埋下的教育种子能不能开花结果,他们会因为我们的教育而变得幸福还是窘迫,这才是最重要的。也正像书中所说:教育无非就是使人生活得更自信、更快乐、更文明、更美好幸福,作为个体的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在教育中让我们的孩子更自信、更自尊,更自强。
书中写到,人的成功有两种方式:一是雕琢,就是通过不停地改变和修正,让自己逐渐趋向于某种既定的成功标准,这大多流行于各种行政意义上的成功;二是凿井,就是守住身上的某一特质坚定地走下去,让自己的特长成为特色,并在某一领域做到极致,这适合于各式各样的自我成长和自我成功。我便是属于雕琢这一类。我在工作中偏向于修修补补,很少有创新,即使有想法也缺乏勇气实践。今后我要尝试凿井,在教学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的特长,走出一条专属于我的一条路,并努力将这条路踏平。
王老师写到“在可以选择颓废的日子里,不要放弃希望;在艰难的行走中,始终坚持住初心,在看似走投无路的时候,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我觉得首先要“坚持”。记得,刚踏上工作岗位那会儿,每天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状况、新问题,我总是不知所措,虽然仍然在积极的应对,但是这是种被动的应对。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我熟悉学校工作后,渐渐的变得懈怠了,我的想法得不到实践,总是被各种事情阻碍,虽然我喜欢教育行业,却感觉自己很无力。“如果一个人能够把自己喜欢的事情持续用心地做下去,并在数年之后,仍然没有被现实的琐碎打败,那么这个人的魅力就是足够吸引人的。”王老师的话点醒了我。我需要重拾“坚持”,想到王老师的遭遇,我这点困难算得了什么呢?我连坚持都做不到,何谈成功?光有坚持还不行,还要还要不断的反思。王老师把反思写成一篇篇拥有温度和力量的文字,写给学生看、写给家长看、写给同仁看,更写给自己看;他把反思变成了慎重对待的问题,在稍微等一等、再追问一句、再多想一步中找到解答问题的密码;他把反思变成了一个个大胆的创意,于是就有了国旗下讲话的变革、叙事班会的实施和叙事德育课程的开发,也成就了他由草根教师到教育专家的华丽变身。而我在教育教学中要学会反思。我在教学中有体验,有感想,但是没有付诸实践,只是在我脑海里。我以为能长久记忆,但是实践表明时间长了会遗忘,所以在今后是工作中,要把反思记下来,时间长了看一看。可以在教案中记下课堂上的得与失,告诫自己要扬长避短;放学后,思考班级管理中的不当之处,进行改进等。努力让反思成为自觉的行为。
对于教师来说,确立自己成长的方向,自觉、自主地为之而努力,争取一种自我的成长与成功,无疑就是推开了适合自己的那扇窗子。读了王老师的文章我深受感动,草根教师成长为教育家的励志经历必将激励我勇敢前进。我的起点比王老师高,我的条件比王老师优越,我更应该做的更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