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型例题
1、《红岩》(节选)罗广斌 杨益言
小说多次写“监狱之花”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①人物形象立体,刚强中不失温情。江姐和李青竹亲吻“监狱之花”,体现革命者不仅坚韧刚强,也有母性柔情。
②丰富故事情节内容,双线索构思巧妙。革命者读信、绣红旗、赴刑场,“监狱之花”睡着、醒来、哭闹,大人的故事和孩子的故事交织,情节发展明晰集中。
③小说主题深刻,信念精神需传承。“监狱之花”代表未来和希望,江姐们希望下一代继承遗志,传承信念,肩担责任。
(每点2分,共6分。答出三点即可,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搭台 》王春迪
大奶奶这个人物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
答:①侧面表现海爷的仁义行为,凸显海爷的性格。
②通过大奶奶对管家的询问,来揭示充满悬念的答案。
③用大奶奶与海爷的对话写出了大奶奶对海爷搭台的误会,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清水洗尘 》聂鑫森
有人认为,小说中的张庆是一个多余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6分)
答:张庆不是小说中多余的人物形象。
①从情节上看,张庆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张庆对师傅安排的听从与配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②从人物塑造上看,张庆在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从侧面衬托了师傅于长生善恶分明、坚持正义的人性良知。
③从内容上看,张庆对师傅的言计听从,丰富了小说“天地君亲师”的主题。
4、《药碾子 》刘群华
“我”这个人物在小说中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①小说中“我”是文中的线索人物,贯穿故事始终,以“我”为视角叙述了师父悲喜起伏的一生;
②通过“我”的学徒生涯的成长过程推动情节发展;
③ “我”是师父故事的见证者,增加小说的真实性;
④“我”对主要人物师父的形象起到烘托、映衬的作用。
二、答题思路总结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
①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
②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
③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
④推动情节发展;
⑤提供具体环境,渲染、烘托气氛,如很多群众喧哗吵闹熙攘
要避免分析时使用套话、泛泛而谈,其实只要在读懂小说的基础上把次要人物的一般基本作用与文本中的情节、人物、主题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就行。如次要人物基本作用之一是陪衬主要人物,做题时可这样思考:①他与主要人物构成怎样的陪衬关系,是正衬还是反衬、对比?②他用什么来衬托主要人物的什么?结合具体内容回答这两个问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