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白话诠释:孔子说,“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有近处的忧患。”
孔子说,“好吧,我没有见过喜好德行的人,像喜好美色的人一样啊。”
孔子说,“臧文仲是才德不相称的人啊!明知道柳下惠的贤能却不给他官做。”
孔子说,“一个人应该自己严格要求,而少责备别人,这样就能远离怨恨了。”
切己体察:第1句话是用对比的方式,说明了“吃苦是守恒”的道理。做长远的规划还是痛苦的,因为以我们现在的浅见,很难预料到未来会有什么样的成就,自然就不知道未来要做什么事儿。那么是不是就不去做,不去想了呢?当然可以不去做、不去想!同时,不去做、不去想就会亦步亦趋,跟着市场的洪流向前走,人们走到哪儿,市场走到哪,社会发展到哪,我就到哪,我们也得接受这样的状态。我记得樊登读书会中,有一集的作者光临邀请的作者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你不能把控自己的人生,那就要把人生让别人把控。”说的应该和这里的道理差不多吧,如果我们自己不能规划自己的人生,那么就只能被别人规划。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还抱怨,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选择是自己选的,在这我们选择了近忧,而不是远虑,那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第2句话与《论语·子罕》06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第3句话批判了臧文仲,说他嫉妒别人的才能,排斥别人。这和《论语·宪问》篇中提到的公叔文子简直是判若两人。一个人的德行和他的才能是否相配,就要看他到底是为了把事做成,还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如果他是维护自己的利益,那么就是才德不相配的人。
第4句话重申了孔子一直以来说的一个观点,那就是要自省而不要埋怨别人。很多时候我们心生怨念,是因为我们对别人要求太多,而对自己要求太少。根据ABC原则,我们生气是因为我们自己。同时对别人要求太多,也会造成别人的不满和反感。既然自己也不开心,别人也埋怨,又何必要去对别人苛责呢。我要求自己,让自己进步便足够了。其中《论语·卫灵公》03也提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我们切勿又失人又失言。
文言拾遗: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窃位”指的是谓才德不称,窃取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