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不是家,只是一个断断续续呆了好多年的地方。某年在国内,带异国好友玩,忽然发现自己在那个一直称为家的地方已经无法做一个称职的向导,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早已经超出了我脑容量。而对于十年如一的剑桥,波士顿河对面的小镇,却有很多烂熟于心的角落,熟过远方的家乡.
来波士顿有闲的人,若想对这个安静的小城有个全局的认识,推荐先看下Kevin Lynch的The Image of City(《城市意向》)。这不是本旅行攻略,而是一本薄薄的城市规划小书。虽然书的出发点不是介绍波士顿,作者在波士顿居住多年,书中用波士顿为例子分析了城市环境对人的主观感受(perception)的冲击,看完也便对波士顿有侧面的"主观感受".
Lynch书中提出,认识一个地方,人们会慢慢建立起主观的“认知地图”或"意向地图”, Cognitive Map。我有时会想剑桥或者MIT给我的臆想是什么?那些以“麻省理工学院创立于1861,是一所xx的大学.."开头的介绍似乎是那么的遥远,更真实是这里的大圆顶,迷宫一般的主楼和Mass大街雨雪阴晴。这是一篇由宏观到微观的意向攻略。
剑桥和波士顿在行政上是分立的,但很多时候说外人提到波士顿,也便不与剑桥做区分。图中高楼林立的一边是真正波士顿城,过了中间的哈佛桥(Harvard Bridge), 这边就是剑桥市(Cambridge), 沿着河在剑桥这边的就是MIT校园。
MIT
一百年前MIT搬到剑桥目前的地址,到今年,MIT主楼大圆顶整整一百年。为此,学校在大圆顶前的草坪开了几场大Party, 各种酒水免费。有人说,MIT的教务处比兄弟会更会开Party..
哈佛桥连接的马萨诸塞大街(简称Mass Ave)把MIT校园一分为二。东边是主要教学楼,西边是体育场和学生宿舍等。
地铁红线在MIT有一站叫Kendall, 地铁站也就是MIT的最东边。MIT目前的”正门“还在Mass Ave上,虽然校方正在想尽一切办法将学校的“正门”慢慢移到Kendall附近。不争的事实是,Kendall地铁站附近的校园在没有任何可看,一个校医院,一片停车场,一个仓库般的办公楼。从Kendall走到Mass Ave的7号楼正门,如何走是一个每次给指路都头痛的问题。最捷径的办法,如果在办公时间,是从校医院穿过去,但很容易走丢。其他时间可以从Media Lab附近绕过去,当然也可以绕校园边际过去。当然还有最后一条路,就是走传说中的地道, 可以从校医院直接走到Mass Ave。入口自己找。
地标性的楼大概有这么几座。
主楼:主楼连接了很多楼(7号,10号,5号,3号...)。这种群楼连接的目的,反应的是MIT的理念,各种学科交互,不同于哈佛一样每个学院的楼都是独立开来的。这个庞大的主楼里连接了入口的7号楼的建筑系,5号机械系,1号土木工程,航空航天等等等。一进门的大厅,虽然有个大大的穹顶,但它却不是真正的大圆顶。真正的大圆顶面向查尔斯河,入口略低调。要沿着主楼长长的走廊走到能看到大圆顶的草坪,乘电梯到5层的图书馆,图书馆的阅览室上就是真正的大穹顶。MIT的图书馆不查证件,真正的open source.
Stata, 也就是32号楼,也就是Frank Gray设计的奇形怪状的计算机系主楼。这是一个让游客们好奇、计算机系学生喜欢、设计系学生反对、让学校后勤头疼、也差点让学校连续几年入不敷出的大楼。
Green Building。剑桥镇最高的楼。因为当时剑桥的楼房高度标准只限制楼层不限制高度,所以这是一个钻空子的口,一定要去看下一层有多高。楼里办公的是一个很没存在感的地球科学学院。这个楼曝光率更高的时候是因为hacker把整个楼变成一个俄罗斯方块游戏,每年万圣节从楼顶往下扔各种南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