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的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今天的课堂,我得别感谢一些人。义中的学生(思维上的配合)、老公(点拨潮元素)、邵老师(确定了课堂上利用潮元素的可能)、王斌(技术支持)以及叶老师(精神上的鼓励),我只能说做个有心人比关键时刻才绞尽脑汁“制造”信息要有保障。有心人可以将身边的一切都整合为自己的资源。
至于课堂表现,说真的,我自己已经很满意。如果一定要找点遗憾,那就是电脑频频出现的故障。然而这似乎是冥冥之中就注定的,所以在我去义中之前就请教实习生如何将手提和投影仪相连,并且还在在课件以及素材全面的准备已经“万无一失”的情况下还是不辞劳苦地带上了手提。可惜,最终还是因为我前面的参赛老师拖堂,而失去补救突发状况的时机。
或是好事多磨,又或是上天有意恩典我,希望我慢慢释放自己的能量。所以让这一课遗憾和意外收获共存。
一、上课之前的视频播放很顺利,并且赢得了满堂的哄堂大笑,我以及学生的脸部肌肉都得到了比较彻底的放松。这段视频的内容是曾一度人气超旺的《江南style义乌小孩子版》,而选择这段视频作为导入则得星期一早上做评委时的触动和跟老公交流之后的启示 。此视频能很好地达到初次照面的微笑沟通和发现人性真诚的美好,同时,也可以借设问小屁孩的生物学性征--同为人类却又可以各放异彩的原因,而获得异口同声的回答:同类却不同样均是因为DNA。这样,就可以借用“口说无凭”导入“?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二、上课的过程中,第一段动画失效但是这一部分实验却是非常有必要呈现的,所以很有受挫感。不过,有之前叶老师的鼓励和指点,以及该实验的具体过程刚好在“随堂跟踪”中有所体现。所以“有底气”的我在课堂进行到这一环节的时候,很调皮地调侃道:“哎呀呀,电脑也会闹情绪,刚才那些小屁孩蹦呀跳呀太折腾了,它拒绝为我们再说再动了。”接收到他们会意一笑的反馈,我也就坦然多了,继续道“所以这一环节由我们自己一起来完成,现在请大家看到、、、”
三、作为一堂以探究为主题的课,为了避免学生被书本中的知识和逻辑绑架。一开始,我就很坚定地提议他们合上书本,鼓励大胆地思考,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毕竟是义中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习惯相对而言确实不错, 学生的表现果真出色,很多的回答除了让人觉得妙语连珠,更是严谨和匪夷所思,他们触类旁通的能力真的是太强了。以至于促成了我很多的课堂生成。譬如为什么不用蛋白酶处理,实验结果与结论的多样性等等。我太喜欢这种时刻被学生挑战“权威”的感觉。因为我认为真正的课堂就应该有不同的声音进行碰撞,而且越激烈越好。
四、通过证据的回顾和融入相关科学发展的背景知识,结合个人的语言驾驭能力,我们完全有能力将枯燥的科学知识转变成浅显易懂的故事。同时,一句恰如其分的总结性语言即刻可以深化课堂,一个夸张的肢体语言一个恰到好处的感叹词都能在这样的课堂里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五 、课件,应该从简,这样会有更大自由发挥的空间。否则,我们会被课件牵着鼻子走,在这一点上我觉得自己这个学期做得相当棒。毕竟课件是辅助教学的工具而已。
六、证据一课遵循着从细胞水平的研究到分子水平的研究,从实验方案的改良到实验材料的改良,、、、其实无不折射出实验思维的光芒和实验发展的趋势,所以我觉得在最后环节如果自己适当感慨一下或许也可以有比较好的提升作用。当然这不是我的最大遗憾所在,因为总结性的言语我在过渡环节的时候都有所具体的指出。
七、最大的遗憾就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全程因为不能播放而没有呈现,不过这一点又恰恰证明了自己是一个细心 的女人。当初我担心自己上课会超时,所以这一张幻灯片是制作成了超链接部分。因此,从整体上是对课堂是没有影响的,也看不出破绽。只是,对于知识点的直观化是有影响的。嘻嘻,估计义中的学生也不需要这种纯粹填鸭式的直观内容。
八、最后五分钟,我特别的开心,因为有了他们大胆的质疑使我的课堂有了思维大撞击的分享环节。我相信正是批判性思维的存在和奇思妙想的发生,才促进了文明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只是,面临即将下课的解放感,一下子思维也僵直住了,以至于感觉妙趣横生的情致没有了。
九、上课故意犯点低级错误其实对于点燃学生学习的专注度非常有帮助,今天我就小试了一把哟,感觉挺好的。不过,这次的错误倒真的属于意外事故,最后成全了“调皮”之说。
十、板书要简练,除了设计,我觉得还是板书内容的提取。这一环节堪称画龙点睛。
不管怎么说,因为遗憾,所以,前行有了方向。因为收获,所以,前行有了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