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认我是个乐观主义者,甚至可能是一个盲目的乐观主义者,因为我总能从最糟糕的状态中看到希望的微光。例如对中国的教育,许多有识之士深感失望以至于绝望,在弥漫的悲观情绪中,我却显得与众不同的乐观,我认为中国教育并没有那么糟,它不断在进步,而且它的未来也一定是光明灿烂的。
我的这种乐观也不是毫无根据,而是源于每年一届的全国“新语文教学”尖峰论坛,那些特级教师、教坛新秀以及诸多在不同的方向上作出了贡献的名师们,他们每年都在努力地研究实践,每年都能拿出新的东西呈献给与会代表。我还在哪些埋头苦干,却因种种原因只能自费前来参会的老师们身上看到了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当然,像浙江省特级教师姜忠勤老师,虽已功成名就,却好学不倦,而且出资率领他工作室的全体同仁前来参会,从而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名师团队……更令我感佩,在这些人身上,我焉能感受不到中国教育的希望。
而激发我写作此文的欲望,则是学校开展的研习工作与浙江省第十二届高校师范技能竞赛这二件大事。为了搞好这次研习,我又作了改革,将研习分为三大部份:一是以“认识自己,了解他人”为主题的即兴演讲,着重于学生的语言训练;二是以“教历复述,经验分享”为主题的小组讨论与全班交流;三是以“优课复盘,把脉问诊”为主题的模拟授课。原以为学生忙于找工作、考研,不会认真对待。但出乎我的预料,34位同学人人全力以付,个个精彩纷呈。回想自己当年实习那会儿,真是什么也不懂,一堂课就是连珠炮式的读教案,毫无章法,亦无技巧。而如今,把脉问诊了两个组14位学生,我觉得肌体健全,少有病况。看他们在讲台上从容镇定,表达自如,体态语丰富,文本解读精准,心里特别的灿烂。我想,如果让他们独挡一面,应该完全能够胜任。
而浙江省技能大赛,更令我大吃一惊。最初几届,我既当教练,又当评委,那时候学生也获过一二等奖;后来我还做了省师范技能竞赛办公室主任,却陷入了各种繁杂的事务中,苦不堪言。以后就完全脱离了省赛。此后我只通过自己的课程授学生一些教育教学技能,至于省赛达到什么程度,我完全不知。听说去年的比赛统分中出了些问题,导致结果大变,自然也引起了一些参赛学生与指导师的不满。但整体上外界还是很看好浙江省教师技能大赛的。
去年我被抽中当评委,但因有事冲突而未能成行。今年再次被抽中,想多了解一下高校师范技能现有的水平,我调整了活动安排。转了一次高铁,终于来到宁波大学。晚餐后就是评委会,因我是浙师大教授之故,封我为组长,率领一帮“老家伙”(最小53岁,最大68岁)开展了紧张劳累的四大场八小场评比工作。
应该说第一场比赛时我们对宁大的后勤服务是有些意见的。早上走两里地去比赛大楼,结果无茶亦无咖啡,连瓶矿泉水都没有。但半场下来,渐入佳境。各方面保障都能满足,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表现令我们大开眼界。我觉得这批师范生的表现已与成熟教师没有多少差距。特别有几位选手,语文素养、教学功底、教育智慧、应激反应已远超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直逼一流名师……因此有评委开玩笑地说,这些学生,已无导师可教,说不定导师还得向他们请教。
你一定怀疑我夸张了,不过这次比赛依例全程录像,你应该可以通过网络查得到。看完这些选手的录像,你肯定会认同我的观点,后生的优秀,也会令你不再会为中国的教育未来而悲哀,至少不该为中国的中学语文教育而悲观。当然,前提条件是我们的校园能够为这些未来的优秀师资创造良好的发展土壤,让他们的优势不断得以强化提升,而不被某些传统痼疾沾染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