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吃炸酱面,弄得脏脏;小山玩水,满地泡泡;小山涂鸦,墙上遭殃。妈妈叉着腰黑着脸训斥他,还告诉他“我快被你气死了”。小山很害怕,浑身发抖,微弱地叫着妈妈,就这样化成空气蒸发了。
妈妈去城堡、划过泡泡湖、爬上悬崖,寻找她的小山。可都不是,并听到路程中那些孩子的心声。她知道自己错了。可小山呢?她伤心极了。
小山在被子下面爬了出来,妈妈向他道歉。母子两个紧紧相拥。
这是绘本《妈妈发火了》的内容梗概。
前几天,去文化市场花了100块钱,给孩子淘了27本盗版绘本。平时购书较多,孩子的绘本都是成套成套、几百上千的买,可是成套的书籍,并不是每本每个主题他都感兴趣,而且事先不能打开书看,很多内容我也不能确定是不是适合他,所以大部分书籍是浪费的。在文化市场遇到绘本,看挂着的定价就知道是盗版书籍,还是没忍住兴冲冲奔上前去翻看。当时情景应该像打折衣服之于购物狂女人,贱价处理的青菜之于精打细算的大爷大妈。一一翻看,确定画质,浏览内容,选了三个小时,得了27本,《妈妈发火了》正是其中之一。
告诉他买了新书,他倒是很捧场,高兴地坐下来要读。《彩虹色的花》《月亮的味道》《晚安,月亮》《勇敢做自己》《妈妈买绿豆》《我要找妈妈》《火车要开了》《阿立会穿裤子了》《我喜欢书》《给爸爸的吻》《生气汤》《乳房的故事》《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窝在我的臂弯里,屏住呼吸,就这样挑选着连着读了下去。
当拿起《妈妈发火了》,说着书的名字,问他要不要看。
他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点了点头。
第一遍结束,他说:“还看这个。”
又开始。
读到小山不见了的时候,听到他鼻子堵住,扭头看他。
眼圈红红的,已有泪水窝在眼角,喉咙里哽咽更明显了。
顿了顿,又继续读下去。
读到妈妈跟小山说“小山,对不起。儿子,妈妈爱你”的时候,他把脸埋在我的身上哭了起来。尽管很克制,还是哭出了声音。
抱着他坐了很久。欣慰于自己做到的,也羞愧于自己做得不够好的地方。
伊莎贝拉·菲丽奥莎在《我什么办法都试过了》里说,小孩子就是一个脏兮兮的生物。
承现峻在《链接组》一书中说,基因组让你成为人,连接组让你成为你。
弄脏,只是一个动作,一个过程,一个结果,打扫洗刷干净就好了。用大人的标准阻止孩子的行为,可能让大人省却了收拾清洗的工作,却也阻止了孩子在多种感官刺激下促成的大脑神经元突触之间的连接,也就让孩子丧失了一个他之所以为他的独特性。就像装在一个玻璃瓶里的漂亮精致物件,看着好看,百无一用。
袁越在《生命八卦》里分析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乳喂养对孩子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影响,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确切的说是无法判断。因为母子之间,除了是否母乳喂养外,还有诸如母亲心智水平、受教育程度、性格脾性、饮食作息和孩子本身的饮食结构、成长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早就。
但母乳喂养还是有意义的,它的意义在于,母子亲密的依偎在一起,母亲给孩子更多的注意力,在喂母乳时顺带着会跟孩子聊天说话,看书讲故事等亲子活动,让母亲和孩子有沟通,让孩子感受更多来自母亲的爱意。
所以,是不是母、母乳了多久,都没必要那么焦虑,其他包括读绘本、玩游戏等形式也不是必须的,重要的是,孩子要有效地感受到来自妈妈的理解和陪伴。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微笑,一个拥抱。
母子陪伴的时光,一半是满足了孩子,另一半是进化了父母。
不经历,体会不到的。
为此,陆续推出“妈妈系列”文章,说说妈妈们的那些事,欢迎关注。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