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2021-08-12

书名: 《如何阅读一本书》 

 1. 要点

(1) 如何才能高效阅读一本书?

 a. 主动 : 阅读必须是主动进行的一项活动,并明白自己的阅读目标,是为获得资讯,增进理解力还是仅做消遣? 目标不同,选择书本和阅读的方式也不同。

b, 需要一定的技巧,技巧包含四个方面: 观察力, 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这四个方面可以增进我们的阅读能力,相反,阅读也能加强这四个能力。相辅相成,息息相关。做一名“自我发现型的学习者”,可以通过“指导型学习”逐步进阶。

(2) 阅读的层次

a.基础阅读:“这个 句子在说什么”?

b.检视阅读 :“这本书在谈什么” ?

c.分析阅读 :咀嚼和消化一本书 (寻求理解)

 d.主题阅读

(3) 分析阅读

a. 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架构性)(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四个规则):

分类→一句话概括整本书的内容→列出大纲及各部分的纲要→找出问题

b, 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诠释性) (诠释一本书的内容):

关键字→主旨→论述→问题

c. 分析阅读的第三个阶段. (评论性) (公正地评价一本书) :

了解整本书再进行批评→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区分“真正地知识”VS “个人观点”。

(4)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的5个步骤:

a. 找到相关的章节

 b. 带引作者与自己达成共识

c. 理清问题

d. 界定议题

 e. 分析问题

2. 我的感悟

这本书对我而言比较有难度,但因为阅读之前有导师的强烈推荐+樊老师的介绍,所以计划是精读。读的过程中比较辛苦,但作者时不时又会给点“甜头”,也算苦中作乐。

作者提到基础阅读的大概年龄划分,让我看待小孩的识字和阅读的问题时内心更笃定了;在逗留和倒退这段,提到锻炼阅读速度的训练: 将大拇指与食指,中指合并在一起,用这个“指针”顺着一行一行的字移动下去,速度要比你的眼睛感觉要快些。强迫自己的眼睛跟着手部的动作移动,跟自己一直以来的阅读习惯不谋而合; 在书本上做笔记和如何划记号的那段,跟小学老师训练我们阅读能力时教导的方法基本一致,让我不禁怀疑,这本书是不是教师的教科书? ..... 这些小细节,我们平日里不会去注意更不会想到要用语言去表达出来,但是作者做到了,这应该是也是这本书经典的原因之一吧。

我主要细读了阅读的层次,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这三大块,看着这本书,好像看到了洋葱阅读的理论依据。作者提到的主动阅读和“大象”的说法很像; 检视阅读和快速阅读,主题阅读,洋葱阅读将书中的理论做到了可视化,在这里要跟六哥致敬。我读的很辛苦的书,但是刘哥当做游戏一样拆解了,还很有趣。

作者提到关于实用性的是有一件事需牢记于心 :任何实用性的书都不能解决该书所关心的问题。一本理论性的作品可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但是实际的问题却只能靠行动来解决。 通俗的说是:看多少本如何阅读的书,了解到了阅读的方法,但是不去阅读,不按照这些方法去时间,就无法解决阅读的问题。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要用这句话来鞭策自己。

3. 我的行动

作者提到“要养成习惯,除了不断地运作练习之外,别无它法”。因此,接下来,我会进行《刻意练习》的阅读。

接下来的阅读中,我将会用这本书的理论知识结合洋葱阅读的工具进行。不管是九宫格的笔记还是主题画布,五星图,火箭图。有了这些理论做铺垫,以后使用起来肯定妥妥的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