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完了2018年第15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也是到目前为止最重要的一本书,读了好长时间,特意去买了纸质版,做了不少笔记。这本应该是一本红了很长时间的网红书了,几乎所有的书单上都有推荐。但居然一直没读过。可能之前对于这种明显要超过自己认知高度的书有一种抵触感吧。出乎意料的是没有那么晦涩难懂,给出的建议和方式也是比较好执行的,或者说其实是之前就有部分在执行的。不要抓到什么书就去读什么书,过多的资讯其实是对理解力提升的阻碍,简单地将全书看完,所谓的提升无非是你又知道了一些你之前不知道的信息,这无法提升你自己。要读那些能提升个人心智水平的书,全书都在为这句话做注解和落地。小心地将这本书放回到书架(今年之前看完的纸质书都扔了),过一段时间再回头来看看是否做到了。读完本书后,按照本书教的方法,进行了总结
一、本书讲了什么
本书从什么是阅读,阅读的不同层次谈起,对主动式阅读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作者看来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而如何判断一本书是否真正变成了自己的,则需要带着问题去进行阅读,和作者进行平等的交流,回答以下的几个重要的问题。
1. 这本书在谈什么:主题是什么,如何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
2.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主要的想法,声明和论点是什么
3. 这本书说的有道理么,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 这本书和你有关系么
二、本书的重点和主要论点
作者重点讲述了分析阅读的方法,分析阅读被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
1. 需要尽早知道自己所读书的种类和主题,越早越好,可以通过对目录,自序,导读,广告的阅读来了解
2. 使用最简短的文字,一句话或者一段话说明整本书在谈什么
3. 将最主要的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的大纲列出出来,并将各部分大纲列举出来
4. 确定作者想解决的问题
第二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5. 诠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
6. 从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7. 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8. 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哪些问题,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
第三阶段:像沟通知识一样评价一本书的规则
A. 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9. 除非你已经完成了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
10. 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
11. 在说出评论之前,要能证明自己能区别真正的知识和个人观点的不同
B 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这个部分特别值得咂摸,片面的去说你写的就是不好,与下面这种条理性的评价不是一个水平线上的。)
12. 批评作者的知识不足
13. 批评作者的知识错误
14. 批评作者不合逻辑
15. 证明作者的分类和理由是不完整的
以上规则,被作者拿来适用于各种体裁,包括实用型的,想象文学,故事,戏剧,历史,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等。
除了这个贯穿全书的思想外,作者还提供了以下一些知识点
1. 阅读的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以及主题阅读,这是逐层渐进的阅读境界,就本人而言,在检视阅读这个层次上一直做得不好,而且长期忽视
2. 记笔记的方法:结构笔记(全书的架构,不关注细节)与概念笔记(作者观点的记录和分析),以及辩证笔记(主题阅读,多本书对比)
3. 书的分类:理论性和实用性,理论性书包括了科学,哲学,历史,理论性作品只涉及要传递的知识,实用性则是作者要你的行动
4. 关于导读和文摘:少用,因为第一不一定对,第二不一定完整(我就是爱看豆瓣。。。。感谢互联网可以听到若干声音),还经常会被误导
5.关于读书:不要阅读能抓到手就读的书。读能使你心智提高的书,读你不太能看得懂的书。
6. 关于复读:大部分书不值得读,有一小部分读完后,放一段时间发现更简单了,只有极少一部分放段时间会更加丰富。
关于主题阅读:主题阅读是阅读层次中最高的一个,适用于对一个主题的多本书进行交互式的阅读,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 准备阶段:
1)拉一份书单
2)简化书单(检视阅读法)
2. 阅读阶段:
1)浏览全书,找到相关章节
2)找到所有作者都可以接受的词汇
3)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列出所有问题
4)把问题分主次
5)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三、这本书有道理么?我怎么看?
完全赞成,但对于戏剧和诗,由于自身体验的局限性,无法做出评价。
整体方法和一直以来了解到的把厚书读薄的方法论是一致的,但是更加系统化。
对我来说,读书分为两种,一种是娱乐,一种是学习,学习的时候,无论是实用性还是理论性的书,都是需要利用这种方法把厚书读薄,甚至能够内化为自己能力的。
至于娱乐性的部分,不是特别能够认同将这么多的原则和问题带入,更多的是沉浸进去,和书中人物共欢笑,同患难(书中也有提到),至于在娱乐部分能有什么收获,如同书中所言,书是作者用来劝说读者的工具和载体,但是读者能得到多少,取决于读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