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各区其实是各自为政,并且存在微妙的竞争关系,特别是郊区。你有个郊野公园,我也必得有个郊野公园,你有个古园林公园,我也要想办法规划一个,你有万达广场,我也必要找人投资一个,地铁方面更是争先恐后。松江特殊一些,有几座山,别的区没有,也无法规划来,但其他区的大湖和大海,松江也羡慕不来。各区就在看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同时,努力看齐。上海政府也像一个大家长,努力一碗水端平,不能偏向哪个区,也不能冷落哪个区。
这种微妙的竞争,得益的是每个区的人民,他们主要时间在各区生活,各种配备齐全,如非特殊情况不必去市区凑热闹。其实世间繁华万千,而生活所需要的只是其中一隅。
这几年郊野公园非常流行,各个郊区都要圈一两个出来。松江现在也有了广富林郊野公园 和米市渡松江南郊野公园,广富林郊野公园在广富林遗址公园的隔壁,辰山植物园的对面。米市渡郊野公园在松江城区的南边,靠着黄浦江。
按照导航提供的路线,从松江城区出发,在人民南路的尽头左拐进入梅园路。梅园路是一个很窄的路,不同方向的车相遇,要各自靠边慢慢通过,而且要小心地上的坑。梅园路被火车道分为两段,一段东西向,一段南北向,在隧道那里转换了方向。
梅园路是多么美的名字,然而这条路无论是路况还是路边环境都无法让人体会到梅园之美。从人民北路拐进去之后,梅园路一边靠着火车道,一边是高高的围墙不知里面是什么,我推断其中有一段是醉白池的墙。通过了地下隧道之后就变的让人怀疑是否还已经离开松江的地界,路边竟然布满了垃圾,这样的景象在松江看到足够让人惊讶。而且由于上海连续几十天的阴雨,雨水无处可流已经漫过了路面,看到路边一家人家,门前全都是水,不知他们怎么出门的。路人只能忍着痛过去,想想趟过浸泡着垃圾的水是什么感受,还好我是在车里。
以前就觉着,松江到了火车站,再往南似乎松江就到尽头了,那边到底是什么情景,完全没有印象。这就像是在玩游戏,设定了你可以活动的区域,对于你无法到达的地方完全不知那里到底有什么,也没有它的传说。
转进松金路直走可到米渡松江南郊野公园,开始的路面是一块沥青,一块水泥。水泥路开始的时候应该是齐齐整整一块一块的,现在已经裂成了不规则几块,偶见的沥青路面也能看到触目惊心的坑。不知是用沥青补了水泥路,还是用水泥补了沥青路。车走在上面一颠一颠,车架竟然哗啦哗啦的响,我一惊以为碰到了什么,靠路边查看了才安心。这一切在距离米渡郊野公园游客服务中心500米的时候发生了变化,突然变成了崭新沥青路面,中间也开始出现行车线。
路开始走的顺畅了,导航上的目的地也要到了,到了游客中心一问,才知道还要往前行驶,对于多远没有概念,只说要一直走到黄浦江。路上不时有些岔路出来,看着已经道郊野公园的地界,想进去,但是路口竖了两根柱子,像是在限制车的进入,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前行。没有了导航,心里便没了了底,努力宽心只要不是开进黄浦江,往前开开又有何妨。
还好终于确定到了进口,果然如游客中心的工作人员所讲,里面也有停车场。
停车场对面就是黄浦江,江上依然有些货轮在行驶。也有一条空船停靠在岸,上面写着浙江湖州的字样。船身一摇晃,江水就猛烈地拍打江岸。往郊野公园里面走,到了一个路口,没有指示,拿不定主意往哪边,太阳已经消去,午饭还未吃,看着几分荒芜的公园有些打退堂鼓。后来想最近少有运动,就当作来运动的,走走跑跑吧。观念一转,就发现这里确实是个运动的好地方。
虽然很多地方还未打理好,但也更接近郊野原本目的,更加贴近野外原来样子。
路边有些没有整理的碎砖头,似是这里之前有几处被推倒的房屋,不知几十年前这里是谁的家,砖头不能告诉我们,它所经历的一切都已归为死寂,当然它也不会告诉明天的路人今天见过我。
水泥路和沥青路都是新铺的,路边可见新栽的不曾发过牙的树,也有新翻出来的泥土,不知未来规划是栽花还是种草,我倒觉着都可以用来种水稻,让人有机会看到水稻苗的茁壮成长,也可以分享一些丰收喜悦。在别处看到过秋天的水稻田,稻穗低垂随风摆动,偶见几只白鹭或飞过或在田间散步,这不就是我们向往的田园生活吗?
一旦把观光旅游当作运动项目,就变的格外有活力。沿着庵港路往东走,路过几户人家,路的另外一边养着几只鸭和几只鹅,走过冷水湾河桥,继续向前。右手边是一大片芦苇,无数的鸟儿在里面叽叽喳喳,很是热闹,在外面看又看不到踪影,小心靠近芦苇,动作虽然轻,但也吓走了不少的鸟儿,是那种小小的鸟,不知名字。看来自此之后鸟儿要经常被游客们惊吓了。
徙步一个半小时,也只走了一小部分,其他的景色只能等下次再来探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