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林少华《落花之美》

去年七月读《落花之美》,其时以文字记之。(有存货可以备不时之需,就像日更不知写什么时拿来应急)

窗外蝉鸣阵阵,骄阳似火。七月的中国,南方暴雨滂沱,北方大部土地焦渴,雨神仿佛很懒惰,待在一个地方便不愿前行。泰国游船倾覆事件,让我更加珍惜时间和生命。

周末待在房间里看林少华先生的散文集《落花之美》。说到林少华,怎么都不能绕过村上春树。林少华称村上春树为“林家铺子”的主要供货商。这个说法挺有意思,不知道大家会不会都认同或者会不会产生歧义。

但凡名人,基本都是可以大胆说事儿的,但同时话语又是把双刃剑,毕竟每个人的思想千差万别,有人赞同也会有人反对。朋友多不一定代表没有敌人,而且人很虚伪,敌人平时可能也是大多以朋友的身份站立在你面前。

林少华早年研习日本古典文学,自此“他飘渺的文学之梦终于找到了合适的载体——翻译。”林先生以翻译日本文学作品为乐,目前看来很可能终其一生都要以此为方向,这样的林先生是快乐的,是幸运的。我们大多数人忙碌一生终没有收获。林先生恨不得一天有三十六个小时,只是觉得时间不够用,而我们庸常的平凡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呢?

可以说林少华和村上两个人是互相成全对方的,林让村上的作品在中国拥有了不计其数的读者,而林以主要译村上的作品成就了其作为教授之外的翻译家的事业。

文章语言很美,这得益于林自小对中国文字的谦恭虔诚、对产生了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的中国文化的倾心折服、对文学的陶醉和漫游,这从他的第一篇文中就能感觉出来。《那橘黄色的灯光》:无论上野公园云蒸霞蔚的樱花,还是银座女孩五彩缤纷的秀发,抑或东大校园浓荫蔽日的银杏树,都已经淡出记忆的围墙,惟有那一窗灯光留了下来。行文如流水且满含了朴素的真情打动读者。

第一部分《乡关何处》,作者捡拾故乡以往的岁月,母亲的身影,外婆的皱纹,授业的恩师,以及伴着自己成长起来的农村的物件,乃至流星、故乡小站、鸡、鸡蛋和一只叫“虎虎”的狗,无不充满了深情的回忆,让人动容以致感同身受,引领我们想往自己的童年。

“无论如何,我更怀念第一次见到的流星,或者莫如说怀念第一次见到流星时的心情,而那大约永远地消失了。”我们的童年也同样湮没在无声的岁月里,空留了无尽的风声。

第二部分《身为教授》,林先生以一名教授的眼睛,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教授之眼,对当下的一些社会问题提出拷问,大学的品格,教授的质地,英语的攻城掠地,电视图像的覆盖等等,对教育的思考,对人性平等的呼唤,以及对人们疯狂追逐金钱思想的鞭挞,都折射出林先生作为文化学者拥有足够的社会担当的勇气和想法。

读了第三部分《落花之美》,终于理解了为什么日本文学中总是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悲剧情结。

日本对于红色系的运用远没有我们的国人这么热衷。过新年日本也不以红色装点。“门口顶多扎一稻草结挂一小桔子加一枝青松。若不去神社寺院,根本感觉不出过年气氛。”日本人即使过年也是听红白演歌对唱,期期艾艾的调子。

日本因是岛国,常有地震、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尤其地震。人世间不幸经历多了便产生了抗力,久而久之,便以为悲剧才是人之常情——是谓悲剧情结,以悲为美。

日本文学亦如是。“从《源氏物语》到川端康成无不如此。”村上有些不同,他欣赏西方文学,欣赏写了《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菲茨杰拉德,但他终归是日本人,作品中写得最感人的部分还是那份无可名状而又沁入骨髓的寂寥和悲凉。

日本人爱樱花则是爱其生命的脆弱——哗地开了又哗地落了,倏尔之间的美丽,生命无常的本质,于是将其升华——凋零美、凄清美、衰颓美,以悲为美,“理解了这一点,也就在很大程度上理解了日本人的文学观、自然观、价值观、生死观,理解了许多常识看来匪夷所思的现象。”

我想也就理解了为何芥川龙之介三十五岁自行结束生命。也就理解了日本的藏文化。所以说日本不是寻常表面的日本。

《乐在雕虫》是散文集的第四部分,林少华先生常居青岛,与日本隔海相望,与村上君隔海相望,同一个月球,同一个时代,因文字结缘,找到彼此心灵的契合,人生若此夫复何求。我们大多数人一生未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或者说一辈子都为了生活和生计放弃了兴趣,或者说还在寻找的路上,希望我们足够幸运。

作为村上春树作品的译者,林先生有足够的资格来谈一下村上春树和村上文学。这便是第五部分《村上文学在中国》,村上小说同其他日本作家的不同体现在:别开生面的文体;大跨度的想象力;优雅的距离感;西化的视角。

村上中学时代不算用功,和女孩厮混、泡吧、打麻将、吸烟,大学谈恋爱,没毕业就结了婚,开过酒吧;旅居美国两年的生活使他的小说明显带有了社会投影;村上也曾去过希腊和土耳其,在希腊接触僧侣接触宗教,在土耳其感受政治,两国的经历又催生了他的长篇《奇鸟行状录》。经历是文字的最好来源吧。

村上的文学”如晨雾或暮霭一样弥散在中国都市的大街小巷,飘忽不定,却又似乎无所不在。”

至此,《落花之美》散文集接近了尾声。末尾章节是林先生的部分访谈录,大多也与村上交集。林先生在此文集中自思乡之情始,其后又发师生情、朋友情、与读者情、与村上惺惺相惜情,由此一个有情有义、与村上一样关注细微、在文化中徜徉的林先生形象浮现在眼前。

当然,还有文集的名字——《落花之美》,实际上这个名字如此形象,始终都会想象那散落的樱花飘飘洒洒,炫目美丽飘忽而逝。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沙龙嘉宾简介:林少华,著名文学翻译家,学者,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兼任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林老师是村上...
    猫少纳言阅读 2,117评论 2 16
  • 知道林少华这个人,还是从阅读他翻译的《挪威的森林》开始的。 几年前,我阅读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我被书中的...
    子墨雨阅读 291评论 0 1
  • 认识你以后,我对“闺蜜”这个词,有了新的认识。电视剧和小说里的闺蜜,互相关心,彼此温暖,然而到了我们这里,变成了另...
    亦语一生阅读 354评论 0 3
  • 一个模式一个企业,简简单单,走起来。 走起来,故事就来了
    农爸爸阅读 129评论 0 0
  • 1.float单精度浮点型,小数点后六位 double 双精度浮点型,后12位 Char字符型,大小写字母,数字,...
    Zxytop阅读 201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