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林少华这个人,还是从阅读他翻译的《挪威的森林》开始的。
几年前,我阅读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我被书中的那种意境所感染。
小说的故事情节其实并不复杂,是现代大都市青年都可能有的故事。
打动我的其实是小说笼罩着的那种意境:
主人公一位男青年在繁华的大都市独居、恋爱。
男青年那种身居大都市却远离喧嚣、与人群疏离、孤独却不寂寞、放任而又自持、深沉又自我的性格被村上春树刻画得淋漓尽致。
更打动我的是书中那细腻的笔触、生动的画面感、鲜活的人物。那隽永的词章,如潺潺的小溪,婉转起伏,又如春风绕梁,如竹笛悠扬。
“这么美的小说,一定有译作者的功劳。”脑海里闪出这一念头之后,我把书翻回到封面,查看译作者的名字。直到这个时候,我才知道林少华这个名字。
以往阅读外国名著,很少关注译作者是谁。实在是因为这部小说的语言文字译得太优美,破天荒第一次对译作者感兴趣。
我是些许有点形而上的情节,喜欢诗歌散文之类的作品,而这部小说的笔触里的美感不亚于诗歌散文。
于是,更有趣的事情出现了:我开始大量阅读村上春树的作品。《且听风吟》《海边的卡夫卡》《奇鸟行状录》《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1Q84》。包括新近出版的《刺杀骑士团长》。
后来我大悟:与其说,我是喜欢村上的作品,莫如说我更喜欢出自林少华的手译成的村上作品。
起初,我以为所有村上作品都是林少华所译,直到我阅读一部非林少华翻译的作品时,我才对此恍然大悟。
那一次,只阅读了小说的不多页数,便发现那种细腻优美还带有点感伤的笔触不见了。内心狐疑,翻到封面一看,果然不是林少华。
于是,那本小说之于我也变得索然无味了。
我才知道,我也许是因为喜欢林少华而喜欢上了村上,当然是说他们的作品。
再到书店或网购的时候,我开始专门寻找林少华自己写的书。居然还发现了两本,《乡愁与良知》,《落花之美》。于是,不假思索地把书买回家,美美地阅读他的文字。
手捧厚重感极强、质地柔韧的他的散文书,恍如置身于一处幽静的山谷,潺潺的流水如诗如画地把字词章句舒展开来,沁入心脾。顿觉自己如饮甘泉,如沐春风,如闻茶香,流连于世外桃源之中。
后来他的《高墙与鸡蛋》《异乡人》我都一一拜读。
拜读林少华本人的作品后,我对他更生敬意。
他的豆腐块长的散文,虽字数不多,但字字珠玑。
内容大多涉及:他缱绻的乡愁;他了解的日本社会习俗;村上极其作品;对社会、人文的情怀;阐说大学及大学教授的使命。
文章每每切中时弊,笔触婉转优雅,虽不犀利,却耐人寻味。仿佛是一位善良而温和的母亲对孩子的谆谆教导和殷切的希望。
他推崇“士,不可以不弘毅。”
身为大学教授,把自己比作一位士子,拿起笔,承担作为一名大学教授针砭时弊的社会责任。
他书中提出的许多观点,那样自然地融入新时代的主题。
意识超前,见识高韬,觉察深刻。
因此,阅读他的作品,与其说在受他的文学美学熏陶,莫如说在接受一位长着的启发和教导。
这就是,我了解的林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