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你还会选择当老师吗?
这样的话,像极了爱情故事。可是,我说的不是爱情,事实上也没有如果。
下午看完书,看到“寻芳汀”阅读群里又进来了新人,第11个了。本想发个“表情包”欢迎一下,转念一想,不行,我必须要来个欢迎仪式,简单列了个提纲,即兴发挥,说的好与不好无所谓,发自内心就行。
在列提纲时,一幕幕场景迅速浮现在脑海。体检、政审、选岗,每一次都很顺利,也有一颗心提着,直到选岗结束。经历了那么多,在那一刻,终于如愿以偿了。 紧接着参观学校,新教师与校领导见面,正式上班。我又重新出发了……
新的环境,多多少少都会让人有种怯懦感,做事小心翼翼,生怕哪里考虑不周而出了错。我很幸运,搭班的老师是位经验丰富的蔡老师,我很忐忑,班级的学生一个个都很难控制住。对,我用了“控制”这个词,我本身也是想控制住他们,想让他们课堂笔直的坐着,想让他们课堂专心地听课,可是,我无法控制得了他们,连敲桌子也不管用。
就这样,喜悦没有持续多久,我渐渐地发现,教师的工作就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天天如此,月月如此,这和机械性工作有什么区别呢?我感觉老师的工作与我想象的不太一样。
一时间,我对教育的热情,打了个折。
改变你的可能是一句话,也可能是一个孩子。
我记得,有一次给他们发奖品,发给小D同学时,他说:“铅笔,我家多得是。”我当时很尴尬,接到老师的奖品不应该是喜悦吗?他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我很生气,控制住了内心的怒火,淡淡地说:“这支笔,可不一样啊!它有一个品牌,大家猜猜看。”班级里顿时热闹起来,我也缓解了这个自认为尴尬的局面。现在想想,小D是无心的,说这句话是发自内心的,学着理解并随机化解,才是我应该做的。
张文质老师说,要善于做一个会讲故事的老师。我豁然开朗,一年级的孩子不恰恰喜欢故事吗?我开始搜索数学绘本,买来自己读,读完分享给班级的孩子,一周两次的午休课,我全部贡献给了绘本。故事果然是有魔力的,班级的孩子不再吵,开始像个小尾巴跟在我后面。我也开始转变思路,喜欢一个老师,才能喜欢她的课,数学课,他们是喜欢的,我也开始喜欢数学了。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你的读书常常会被质疑:教好书,不就行了?读书多累呀,不如刷会手机?是啊!我的读书常常是“偷偷摸摸”的,觉得读书的人像个另类,不敢于把书当众读。这样的心理活动,其实还是内心不够强大!有一次,去郎溪路小学监考,等待期间,有的在聊天,有的在看短视频。我傻坐着,这时对面来了位老师,她坐下来,拿出书,读起来,动作很熟练,应该是习惯性的。我很惊讶,却也坚定了心里那个声音:读你的,何必在意别人的看法呢?我的读书,从那时开始,大胆起来。
读书,真的可以成就一个人!也会链接到众多优秀的人!我认识了很多名家,张文质老师、钟杰老师、郝晓东老师、陈六一老师……他们会在不经意间出现在你的生命里,从此,永远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