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学这篇文章,是当做一个故事,一篇文章,现在读来,又是一种感触。
先生的文章,初读起来,不知所云,幸以往多读了几篇先生的文章,多了解了些许先生的佚事,所以跟儿时的感悟可能有所不同。
每读一本书,我们都可能把自己当成主角,譬如,我会把我当成主角去贯穿整篇文章,如此说来,我便假装成了一个旧时没落家庭的少爷,再去看文中的杨二嫂,闰土……可能真的不能做到感同身受。现在,我至少可以假装一个局外人去看。
落败家族的少爷,为生计发愁的闰土,邻居杨二嫂,或者我们联系上下文去看闰土的父亲,闰土,水生,可能我们看到了,先生所描绘的画面,每个群体都有他的延续性,其他的群体想要融入进去,怎么可能呢?
是啊,哪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呢?
想来,像先生说的: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我,便是那个闰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