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心序:上一講里講到了【五種】觀彼外緣法的“不移”,今天的內容是“由小因生大果”:
1、不常;
2、不断;
3、不移;
4、由小因生大果;
5、与彼相似。
師父所講文字版:
第四义,
云何小因而生大果?从小种子而生大果,是故从於小因而生大果。
这个是第四义,就是说这个因果的关系。这个“种豆得豆”啊,那你种了一颗豆子,是不是得一颗豆子呢?
所以这个样子来理解因果呢,就很带着偏执了。所以有一些人就会认为说我做了一件善事,我又造了一件罪恶的事情,是不是说这个善事情可以抵消我的罪恶、我的罪过,将功折罪?
那个是世间的一种处理方法、世间的一种定义。那么从佛法来讲呢,你的善行是善行,你的罪行是罪行,它都会形成相应的影响,并不会因为说你的福德善行多了,你所造的罪行就抵消了,就消失了,那这个是不符合于因果的论述,不符合于佛所说的因缘法。
如是因,如是果,它相应的作用一定是会有的,只是说某一种力量大,那么这个表现就多,某一种力量小,它的这个表现就不显著,很微小。所以这个事情的出现,它是综合诸多因缘动态的一个变化。
那么这里从“小因”生“大果”,那也是指由种到芽,由芽到花,由花到果辗转发展,有相应其它因缘的参与,所以是有变化的,不会仍旧停留在原来种的状态。就是即使是同类相续,比如说稻谷种下去,或者是桃子种下去,从这个同类的角度上来讲呢,它是会长稻谷,它是会结桃子。
可是它是不是就结一颗桃子呀?是不是就是说长一颗稻米出来?
不是的。你种一颗稻米下去,它可能长一百几十颗稻米出来,那高一点呢两百颗、三百颗。那桃子的话就不可说了,那看它的寿命长短,长出来之后它可以结十几颗、几十颗、几百颗,那如果活个几年、十几年呢,可以结数千颗桃子都有可能。
那么这个就是由“小因”生“大果”,就是“从小种子而生大果”。
所以佛法里面为什么说你种小小“因”呐,将来会结“大果”了?它就是从这个发起到将来变化这个动态的可能性来讲的。就像这个经典里面讲说,你到了寺院里面,“(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你就称一声“南无佛”,那么就是皈依佛的意思了,恭敬顶礼皈依佛陀的意思,那么这个是一种对佛、对圣者的恭敬之意,有善念起来。
那你还没有闻佛法啦,也没有禅观呐,也没有修行呐,怎么叫成佛了呢?它这个是从别时意趣,就是指未来发展的角度上来讲的,你现在有这么一个初始起念,于三宝有信敬心;那么下一次你可能再一入佛堂呢,就会请教这个佛法,阅读经典;那再有机会的时候,可能你就能够如这个所说去思维观照,来摸清自己心里面对于生活、对于生命种种的迷惑,就会起到这个作用;那么经过若干劫之后成就佛果。
所以“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他不是说这一称马上就成佛了。
就我们对于一个人呐发心呐赞叹呐,比如说他读大乘经典发了菩萨心,我们就说赞叹他这个是菩萨,那是种了这个因,将来因缘际遇成熟了,那么就会成种种果。
就不要小看自己啊现前的善念、现前的听闻熏习,这个对于未来的话呢,它都会发展的,所以由小小“因”成就种种“大果”。
所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你的缺点呐不要保藏,你有一点点缺点,你都要励行改正它。你慢慢改正,慢慢改正呐,你的缺点就越来越少了。缺点越少的时候呢,你的优点就越多,这是相反比的关系。那么你有一个优点的时候呢,你要发展,不断地提高,那么最后呢你的这个优点呐、良善之处啊就会广大。
那菩萨发心他也是最初开始从亲近善知识,有因缘闻佛法,有基本认识,进一步发广大心,就是这样来的,这个是跟你相应的趣向有关系。就像我们找出一个事情,你有兴趣的时候你会看到越来越多这相应的层面,如果你没有兴趣的时候呢,即使在你眼前你也会忽略,你也不在惜,也不在意,无所谓,那就是跟他的趣向有关系。
那么这里是从这个“外因缘法”了,会有“小种子”生“大果”,看我们这个生活周围的这些环境当中啊,就像一棵草、一棵树的种子,最后慢慢落下去之后,很多树、很多草慢慢长起来了,这些植物啊,还有这个相应的非有情的其它矿物啊,它有这个变化的层面。
那么这个是第四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