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还算上进的二孩妈,从怀上老二的那天起,担心最多的就是老大心里会因为老二的出生而减少对他的爱,担心老大会认为我们不公平,担心老大会因为老二的可爱而心生恨意.....
以至于自己天天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事实是这种担心并没有因为我们的小心而不来,相反,来时则更猛烈,猛烈到足以让你心碎。
老大因为生病请假近一周,所以作业攒了很多,面对压力孩子有些着急,我看得出来他很着急,那时已经晚上23点,考虑到他生病后还在恢复期,就很生气地强行要求他先休息睡觉。谁知道他却哭了,并且说:“我感觉到你们更爱妹妹,老批评我.....妹妹的玩具比我的多....”听到这些话的我心碎了一地。
我的另一个朋友也向我苦诉他家老大因为她给弟弟买了辆新的婴儿车,没给他买任何东西而闹脾气。孩子的感受是大人们更爱弟弟,给弟弟买了婴儿车,没给他买东西。同事也担心老大的这种感受,急忙给老大来解释,同时也拿出之前给老大买的东西而没给老二的事情向他证明不是这样的,爸爸妈妈一样爱他,可是事实的结果并不如意,孩子依然不买帐,依然在抗挣。朋友说安慰了将近一小时,也没有让孩子满意。
我相信我种情况在大多数二胎家庭里都是存在的。
让情绪存在一会儿
走出房间,让妹妹给哥哥拿了些纸巾,自己去厕所深呼吸。想想孩子此时他还未完全恢复,面对上周积压了一周的作业,他肯定有很大的压力,当下情感也处理于最脆弱的时候,允许他哭一会儿,允许他的情绪发泄一会儿。
也允许自己离开现场恢复一下,让自己慢慢关闭动物脑,恢复理智脑工作时间。
如果此时处理,任何说教的语言不仅没有用,反而将成为伤害孩子的武器。
觉察情绪、认知情绪、接纳情绪
轻轻地拥抱一会儿
在知道语言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当你抱住他时,你感受到的是哭声反而突然大了起来,好像要倒出了满肚子的委曲似的。你轻轻地搂着他,慢慢地,你会感觉到从哭声到轻轻地抽泣,再到急促地呼吸,然后慢慢平静。
无言的拥抱,让一颗心温暖另一颗心;无言的拥抱,为他建起安全的港湾;无言的拥抱,让孩子感到你永远与他同在。
共情一会儿
等孩子情绪慢慢平静,与孩子共情。在共情的过程中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真诚,你的认真。“你感觉到委屈,感到我们对妹妹的爱比你多,你有些担心失去我们的爱,有些紧张......你还记得我们做的那个蜡烛游戏吗?当一个蜡烛点燃其他蜡烛时,亮光有没有减少?是不是光亮和温暖更多了?”
切记将共情与怜悯分开,共情是接受对方的态度,承认对方的感受,而怜悯则是无原则的可怜人。我们怜悯对方,就会让他觉得自己很弱小,会消弱对方原有的智慧和能力,导致他们趋向消极、抱怨,陷入悲惨的恶性循环。
共情让孩子打开心门,接纳你的到来。
保持平常心,“让他的风,无帆可吹”。
孩子处在情感脆弱的时候,给也解释对谁的爱多少没有用,孩子根本听不进去,如果我们解释不也给你买了......没给妹妹买,之前也陪你去过......都没陪弟弟去,买好吃的不都是给你和妹妹都买........我们如果陷到了这个斗争中,翻出旧帐来比较,等于在和孩子讲公平,而实际上根本没有完全的公平,你会在僵局中越陷越深。
我们做不到完全的均等,爱没有办法用量器来衡量,更何况他们的量器根本不同,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求不一样,不同性格的孩子关注点不一样,自然给予的就不一样。我们能做到的是给予各自所需的物质,给予彼此独有的那份来自父母的情感关注。
有时候你不必太关注,自然这些都不再是重点。当你太在意所谓的“公平”,反则加重了孩子的感受。
放大彼此的爱,弱化彼此的伤害
当孩子们相互友爱,相互帮助时,我总是会在嘴边说,同时也给当着他们的面故意说给老公听,其实是让他们自己听的。
当孩子们发生冲突时,很难断定谁是罪魁祸首。冲突不是一个孩子的问题,所有参与的孩子都有份,是所有人的问题。大人要把孩子们看成一个群体,放在同一条船上,让他们自己解决,而我们弱化关注时,就很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们也因此能明白,他们之间相互负有责任,应该并可以相互照顾。
一方面是对奉献一方的鼓励,另一方是对受益者的感受加深,记忆重复。让彼此永远记得对方的好,记得对方的爱,对方的给予,对方的奉献。
两个孩子的江湖总要比独生子女家热闹些,欢乐多、争吵多、配合多、争斗也多。作为两个孩子的家庭,我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吵,不怕闹,不怕争斗,我们就怕伤着孩子那颗敏感的心。
可我们越是小心越是伤的很深,我们越是在意越是伤痕累累。其实放松一些,平静一些,从容一些。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都是相对的。给予各自所需,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心里丈量爱的容器会慢慢统一。给他们些时间,给我们些时间。静静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