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国惶恐的疫情,我总不知该说些什么,又不知该从何说起。因为有太多的文章能够侃侃而谈地说出个一二,又总觉得有些事在心里,许久不说便感觉“如蝇在食”。所以我也只能作一短篇来当成一些个无用的提醒。
但只是没想到在短篇作成之前又有一件事引了人的悲愤。
对于我作的短篇,我只认为没什么可说。因为看了的人便能明白,倘若是能引人思考,那更好不过。因为在我看来,很多时候空谈道理往往都流于虚无,恰恰无法引人思考、使人警醒。而做小说无非就是写人性,可千百年来历代伟人倾其一生所筑起的高峰,到底使千百年后人性的本质究竟改变了多少。
我在小说中感到的悲哀与无奈尚未退却,便又听闻了一位勇敢的医生的离世。我是从一位朋友那里得知的这个消息,我的那位朋友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沉重地说了一句自己感到十分地痛心。在我的印象中,他似乎很少对我表露过这样的情绪。
我无非是增添了少一些的愤怒,现在也仅剩下几分平静的悲凉。我分不清这是我的悲哀或是谁的,仅仅感到某一种深深的无助与无力。曾几何时,我便开始坚信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靠无数不顾自己、敢说真话的人奋力开拓所得,许多有力或无力的人能够发一份声、做一些事。又不知由几何时起,从翻开的史书中发觉到这些人从未退却过,而他们所对抗的也从未真正改变过。
如今随着我年岁的增长,愈发开始由衷地敬佩鲁迅先生与诸多先生的勇敢与进步。从前许多不曾读懂的一针见血的文章,也愈来愈感受深刻,而今仿佛都一字一句地烙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时时地灼烧着我与生俱来的本性。
今天读到梁文道先生的一篇文章,我引来了一段我十分同意的话:“只因我们太容易遗忘而悲凉,只因我们需要为“说真话”付出代价而悲凉,只因一个普通人的行动已经成为难以企及的英雄行动而悲凉。”这段话深刻而真实,有力而贴切。
正如鲁迅先生对中国人民族性的判断,在我看来也并非是一种悲观,而是反向的刺激与披露,努力地把中国人的恶习狠狠地豁开,让人们彼此瞧一瞧,看一看。而人人在自己伤口外露的时候谁又会先去顾得上看别人的。
这便是对后人满怀希望的鲁迅,还有无数任利刀如何划在自己身上,也仍为后人一马当先的伟大先人。我们不可置否,社会的进步便意味着个人乃至集体的牺牲,而牺牲便意味着遗忘,直到世界最后把整个人类都给遗忘,但是人类会记住。
我的朋友们,倘若你们不厌烦,我便再为你们引用一次鲁迅先生这句伟大的经典名言: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我早该如苏东坡一般的满肚子不合时宜。钢刀易折,白凌亦污;即便如此,吐之乃已。
狂风叠浪长万里,我且乘舟更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