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稗史》笔者不知是何种书也,《捧腹编》录其三则,皆十分有趣。
第一则 《名洞》
江西古渝萧太山,好奇士也。名其堂曰:堂堂堂;轩曰:轩轩轩;亭曰:亭亭亭。
侍郎陈越提举江西日,萧邀饮,遍历亭馆以观其匾。至一洞,因戏之曰:“何不云‘洞洞洞’?”萧为不怿。
评注:不怿,即不高兴。
萧太山请陈越喝酒,喝完了,就带着陈越看自己题的叠字牌匾,大概是一边看一边吹嘘自己,陈听烦了,便指着墙上的一个窟窿说,“为啥不叫它‘洞洞洞’?”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堂轩亭室斋居阁楼,终究是因人而得名。想用奇名来标榜自己,未免本末倒置,最终只会惹人耻笑。
这般造噱头的做法,“网红店”倒是深得其传。
第二则《鸡颂》
评注:笔者认为本篇题目应作《讨鸡檄》
甄龙友尝游僧舍,僧具馔延款。甄见有雌鸡久畜,请烹为供。
僧曰:“公能作颂,予当不靳也。”
评注:甄龙友到寺庙游历,僧人准备好了斋饭,他却想吃人家养的老母鸡。正常来说,这实属没事找事,但寺中僧人也是阔达之辈,“鸡可以吃,但你得先给它做一首颂词。”,僧人如是说道。
真是两个妙人。
龙友援笔题云:“头上无冠,不报四时之晓;脚根欠距,难全五德之名。不能雄飞,但能雌伏。汝生卵,卵复生子,种种无穷;人食畜,畜又食人,冤冤何已?”
评注:前三句,先言其无能,再言其无德,后言其无志,已然站上道德制高点。后两句,讲述因果轮回,为吃鸡之举披上“正义”之衣。
与其说是颂词,倒更像是檄文。在这里更多一份戏谑之意,“冤冤何已,就让我吃了你吧。”,当真是妙极。
“若也解除业障,必须先去本根。大众煎取波罗香水,先与推去头面皮毛。次运菩萨慧刀,剖去心肠肝胆。咄!香水源源化为雾,镬汤滚滚成甘露。饮此甘露乘此雾,直入佛牙深处去,化生彼国极乐土。”
僧笑曰:“鸡死无憾矣。”乃烹以侑酒,尽欢而去。
评注:侑酒,侑有劝人吃喝之意,这里的意思是下酒菜。
烫鸡拔毛之水,却作波罗香水。开膛破肚之刀,却称菩萨慧刀。最后几句诗还对鸡汤的味道想象了一番。戏谑至此,不笑都不行。
这只鸡被如此声讨一番后,不能说无憾,只能说不死也得死了。
第三则《讳名良臣》
钱太参良臣自讳其名,幼子颇慧,凡经史中有良臣字则改之。一日读《孟子》,“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遂改云:“今之所谓爹爹,古之所谓民贼也。”
评注:钱太参字良臣,他不让别人称他的字,一想也是,被人叫良臣违和感太重了。他儿子避讳把自己的爹爹弄成了民贼却是令人解颐。
二零二一年七月六日,午后,连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