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很多行为,平时发生的时候觉得很普通,习以为常,似乎是种本能一样,自然领悟的。直到某一天,看到某本书,发现书中描述了自己的某种行为。原来,自己曾经做过的某个行为,是这样一种概念,原来这种行为通过刻意练习,还能达到更高的层次。
近半年,看了很多心理学、行为学的专业书籍。上面的内容是我所理解的。
刚出来工作的时候,应聘和专业学科相关的工作。在面试前会有种很恐惧的感觉,害怕出错。然后会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我能行的!”“没有什么是难得倒我的!”“我是最专业的!”
直到某一天,看到本书《思考致富》,作者曾写道,“销售的第一步”就是“自我暗示”。积极的暗示能让自己在接下来的短时间内进入兴奋状态。后来每次做一件全新的从来没经历过的事,我都会给自己做“自我暗示”,告诉自己,我能行的。
然而,也发现了一个问题,每次进行积极暗示,兴奋期很快就消失了,然后又陷入了自我怀疑的状态,如此循环。
某天,无意中拿到本书,看到某个章节,突然醒悟。原来,这种积极暗示后的短暂兴奋期快速消失的情况,早有学者研究过了。并且还引伸出另外两个概念。这些学者们通过针对性的实验,发现了积极暗示、消极暗示以及另一种自我提问三种情境。
自我提问,就是在开始前,向自己提出一个问题:我能解决这件事吗?
这样一个疑问,推翻了前面的积极暗示。要知道,一旦产生这种自我疑问的问题,从理论上来讲就意味着打击了积极性。而根据书中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自我提问和积极暗示相比,更能收获一种长远的好处。
在准备一场向客户讲解方案的会议前,我会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能做好这次讲解吗?很本能的,内心深处的我发出这样一个声音“是的,我能做好这次讲解,这份文件是我亲自制作的,每一个内容我都很清楚,每个细节我都考虑过了。每个环节我都练习过了几次。
通过这样一种自问自答,我把整个方案重新梳理一篇,还强化了内容。
现在,我一直在使用这个方法。而且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每次都会进行一次优化。这种优化很好的运用到我的工作中,加速了我工作能力的提升。
专业书籍确实很枯燥,每本书,刚翻开时都会有种马要合上的冲动。一旦静下心来,根本就不想停下来。这也许就是人类能不断进化的原因。我们更擅长吸收知识。
我喜欢在深夜很静的时候,穿上平时工作时穿的衣服,开一盏台灯,整个世界都是黑的,只有台灯的区域一片光明。这样的环境能让我心无杂念,专心看书,专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