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为一些在校大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辅导,一段时间下来,不禁有些感慨。院校的学生们大都热爱学习,对于我给他们讲授的职业规划内容很感兴趣,尤其热衷于在课程后半段的互动环节,提出诸多实际问题,希望从我嘴里得到他们期待的问题的答案。但正因如此,才更加让我感慨,并随之对教育真正的职责有些反思。
对于这些即将走出校园的莘莘学子而言,职业规划之最大功用应该是如何选择一个职业方向的问题。“毕业后,到底该怎么找到一个对口的工作?”“企业对于新人有哪些要求?”“我想选择在北上广一线城市,但又担心压力太大,该怎么办?”“如何尽快融入企业,特别是如何和领导搞好关系?”等等。此时,站在他们面前的我总是能够看到一张张青春蓬勃又满是迷茫的脸。
每当此时,我便会立刻问提出问题的他们一句“你觉得呢?”但常常获得答案是“不知道!”我接着问他们:“你们这些提出的问题,相信你们的学长学姐们也肯定都遇到过,那么你们有多少人和他们问过?”一般举手的比例超不过30%,比例都不会太高。如果问是否去企业做过调查或实践工作,举手的比例会更低。
这些站在校门前的学子们,犹如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充满着迷惑和无奈。
现代的教育无暇顾及兴趣
成长,从学着问自己“为什么”开始的。这是我在经过超过15年的职场生涯总结出来的一句话。在职场,每个公司都期待主动思考,自己找到解决办法的员工。要主动思考必然需要跳出框架,以全新的个性化的视角去审视问题。但很可惜,现代的教育无暇顾及兴趣,更拒绝善待个性。即使所谓的特长,也仅仅是作为特长加分之用,而不是作为真正的兴趣发扬。如此,特长也仅仅是升学的工具,考级也无非是无奈的成长。
如此整齐划一的模式,当然也不会有太多探讨“我到底要什么”的空间。而这也造成学校与职场的巨大的鸿沟。企业拥有与学校截然不同的需求。其中最大的不同,便是需要有思考和解决“为什么”的能力的职场人。在人的一生中,无非就做两件事情:解决问题、表达想法。解决问题,需要从想象中看到本质,从假设中得出结论。表达想法,需要从有效性的角度,以对方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传达思想,让对方理解和接受。这两件事情,都需要拥有寻求和解决“为什么”的能力。而,这是教育无法给予的,至少目前来说,还暂时无法给予。我们能够做的,便是有意识地自己积极寻找答案。
提出“为什么”更需要主动解决它
前面提到的这些提问者,他们其实能够提出众多和他们息息相关的问题,可见他们也是对自己有过询问。但这还不够。问题仅仅是一个开始,接下来,才是更重要的,那就是你如何去主动解决它,找到答案,或者是知道答案获得的路径。
其实,要想解决一个疑惑,通常包括三种途径:查攻略、找高手、去实践。在职业规划上把它们叫做“快速提升三通道”。“查攻略”就是了解“what”,你可以通过看书、上课、查资料的途径获得。说到这里,也会是一个无奈,那就是在互联网异常发达的当下,网络已经成为搜集资料,查找信息的第一选择,而又有众多的人在遇到问题时,不是第一个想到互联网,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可惜。“找高手”就是通过他人掌握“how”,这个高手,可以是专家,更多的是身在职场中,了解和经历过你所寻求的行业、企业和职业的人,通过他们去找到答案。不一定他们给你的是“经验”,但至少也是“经历”,你可以从中探求出自己的答案。“去实践”便是通过亲身去探索、实践,最终获得最直观经验的过程,它回答的是“why”的问题,就是用实际体验告诉你为何你能或者不能如此。
这三种途径无所谓好与坏,均是提供给你不同的角度,去为心中“为什么”找到答案。这种答案也许不是完美无缺的,但绝对是对你的成长有帮助的。如果从实用性角度来看,应该是实践第一,高手第二,攻略第三。但从经济角度而言,是攻略第一、高手第二、实践第三的。毕竟,我们很多时候没有太多条件去事事实践的。
问“为什么”之前,先要有个方向才好
如果你也是即将进入职场的新人,或者哪怕是身在职场的人,在你遇到任何职场难题,问自己活他人“为什么”的时候,我都邀请你先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的目标是什么。目标很重要,对于身在职场的人而言,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那你就无法知道自己该走哪条路。正像《爱丽丝漫游仙境》中爱丽丝一样,她在遇到兔子时问该走哪条路,兔子说那要看你要去哪里。爱丽丝说不知道要去哪里。兔子说那就无所谓选择哪条路。目标决定路径,要达成一个目标,有许多的路可以选择。
回到本文最开始那里,当你问是否选择对口专业的企业,问如何尽快融入企业,问是在北上广还是二三线城市就业,等等。这其实都涉及到你有一个前提假设:对口就业应该会更好、不融入企业就很难生存、北上广会比二三线城市更有发展前景。等等。那你需要问的就是:我有这些假设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呢?是学有所用、是适者生存,还是挑战自我?当你明确了这个目标,你其实已经有了大致的答案了,剩下的就是用时间去验证它们而已。
耐得住,让事实来回答疑问
耐得住,说起来容易,其实很难。尤其在如今快速转换职业跑到的时代更是如此。播种总是和收获差两个季节。要解答你的诸多职场疑惑,并不是靠看书、听课、找高手就能够真正获得解决,甚至最有效的实践,如果不能真正塌下心来,付出耐心和努力,也极有可能无功而返。耐心和努力,其实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寻求答案的方式。耐心,是用长跑的状态去实践;努力,靠的是主动的出击获得答案。它们其实都是用事实来回答疑问的途径。
记得罗胖在2016年逻辑思维跨年演讲中说过一句话,“我哪懂坚强,全靠死扛”,这句话很适用于职场。在我们清晰了目标,明确了路径之后,其实就是靠的死扛的轴劲儿,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要知道哪怕你最终撞得是南墙,但你也会获得过程中的宝贵经验。足够我们解答心中疑惑,这就是一种成长。
与其总是在问他人“为什么”,不如静下心来,去找到解释自己心中疑惑的路径,在确定路径之前,先问自己“我的目标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带着目标上路,寻找“为什么”的答案。这个过程必然不会一帆风顺,那又如何呢?一起死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