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想写这个话题,是因为一通电话。
电话那头,是对生活的抱怨,工作不顺,无人关心,身体也出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毛病。整个人都疲惫不堪,却还要承受来自生活的源源不断的压力。
快要垮掉了。
电话这头,从刚开始的认真倾听,安慰,提出一些建议,再到痛诉自己的生活境遇,自己的难处,自己的无可奈何。
整个就是一“比惨大赛”。
现在安慰人最有效的方法是:你这算什么,我比你还惨。
上学那时候考试成绩一出来,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考差了的人,总会有点儿闷闷不乐,更甚者还会伤心大哭,这时候他们的朋友就该登场了。
朋友常常会悄悄地坐在考差者的旁边,递几张纸巾,轻声安慰,鼓励:“这次只是小失误嘛,不要伤心了,再努努力,下次一定会考好的”,当然,大概率这些话是没得用的,这时候就会说:“我xx(科目)也考得好差啊,选择题错了一大半,回家我妈肯定要骂我了……”
成年人的生活里自然不止考试。家庭,工作,人际关系……一个不小心,就会平添许多压力。我妈总有许多很久未见面的朋友给她打电话,打着聊聊近况,谈谈人生的幌子,可最后都会变成吐槽自己最近遇到的糟心事,这时候我妈总是会先说几句安慰的话,再说说自己的难事,反正意思就是“我比你还惨呀”。
我在旁边努力撇嘴。
安慰,归根结底就是给人一种心理暗示,希望被安慰者不要沉溺于当下的不快,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让他们意识到现存的境况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改变,希望他们能够快快振作起来。
安慰就是要给伤痛和沉沦裹上一层糖衣,给悲剧安排个好的结局。
从什么时候开始,安慰变成了互相诉苦呢?
我从小就挺爱哭鼻子,渐渐大了也觉得不好意思了,遇到难受的事时,就倾向于自己闷着,但朋友们倒是能看出来,几句安慰的话就像打开了泪水的闸门,收都收不住,痛痛快快发泄出来,我刻意打造的大人模样就这么崩解……
后来,远离熟悉的亲人朋友,独自求学时,更倾向于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大人的模样,面上不挂情绪,事事藏于心底,独自化解消极情绪。和朋友谈及这些事情时,也总是用戏谑的口吻当作笑料讲出来。
所谓成长就应该这样子吧。
越长大,生活中的苦总是躲不了,绕不开,朋友之间聊天诉苦好像变成了一个必要环节,安慰的那几句话谁都会讲,如何解愁绪?大多时候都会选择把自己的事当段子讲出来,“你那算什么,我还有比你更惨的呢”,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安慰。
以前,总觉得两个人一起聊天若总是絮叨着自己的难处,引得对方也开始倒苦水,那这两个人岂不是陷在消极情绪里走不出来?年少的时日从我身边滑过后,才发现那就是生活啊,该悲伤时就痛痛快快发泄,发泄完了就抛在脑后,光鲜亮丽地离开,毕竟就算生活是条沉船,我们也要在救生艇上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