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领袖毛主席,1893年12月26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1976年9月9日逝世。别名石三伢子、二十八画生等。
毛泽东又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奠基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是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伟大国际主义者,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再伟大的人也是血肉之躯,也有七情六欲,也有人性的复杂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毛主席的情史,或许我们可以从中有所领悟。
01
第一任妻子:罗一秀
毛泽东和罗一秀的婚姻是包办婚姻。
罗氏生于1889年10月20日,身材丰满,容貌秀丽,生性温顺善良。
罗氏祖母毛氏,是毛泽东的祖父毛翼臣的堂姊妹,即毛泽东的姑祖母。毛泽东的父亲毛贻昌(毛顺生)对这位表侄女甚为喜爱,因此特意向罗家求亲。
以前那个时候,人们崇尚亲上加亲。
但毛泽东对罗氏这门婚事很不情愿,因为他心中早已有了王十姑。
王十姑和毛泽东是两姨表姐弟——毛泽东的母亲是文七妹,王十姑的母亲是文六妹。所以毛泽东和王十姑有着同一个外婆,两人也从小在外婆家一起玩,一起长大,青梅竹马,直至谈婚论嫁。
但就在毛泽东和王十姑翘首以待好事成双时,算命先生得出结论,二人八字不合。那时候,表亲不能结婚,八字不合不能结婚。
后来王十姑嫁给了本县一户赵氏人家,但很早就去世了。
50年代,当毛泽东从王海容——那里知道王十姑已经去世的情况后,叹了口气。后来,在王海容面前,毛泽东不止一次地提到王十姑。毛泽东动情地回忆道:“她是好人。人很白,性格很好,手很细,我们还拉过手哩!”语气中似乎透着毛泽东少年时代的幸福。
毛泽东的外孙女孔东梅在《改变世界的日子—与王海容谈毛泽东外交往事》一书中对此有所披露。王海容是毛泽东的表侄女、中国第一位女副外长,而王十姑是王海容的姑祖母。
话说回来,1907年,14岁的毛泽东跟罗氏结了婚,明媒正娶。
罗氏嫁过来之后,帮婆婆料理家务,是一个好帮手;为丈夫送茶送饭,洗衣浆裳,是一个好妻子。公婆对她非常满意。
但不幸的是,才过了三年,罗氏便患病去世了。她的坟丘就在毛泽东父母合葬墓的旁边。
对这段婚事,毛泽东并不承认,1936年,他曾和美国记者斯诺提起:“我16岁的时候,父母给我娶了一个20岁的女子,可是我从来没有和她一起生活过——而且后来也一直没有。我不认为她是我的妻子,当时也几乎没有想到过她。”
虽说如此,但罗氏是记载在《韶山毛氏族谱》上的。若干年后,乡亲们修撰族谱时,因罗氏没有子嗣,特地将杨开慧所生的第三个儿子毛岸龙作为罗氏的孩子。
解放后,罗氏的胞兄罗石泉曾给毛泽东写信,提出要去北京,毛泽东欣然同意。当时许多亲属想去北京,毛泽东都没有答应,但对罗石泉却破例了,是不是因为他对罗氏心怀歉疚呢?
02
第二任妻子:杨开慧
杨开慧,号霞,字云锦,1901年11月6日生于长沙县板仓。她是毛泽东的老师,中国近代伦理学家、教育家杨昌济的独女。
1918年8月,毛泽东由湖南一师到了北京,杨昌济让他住在家里,并为他引荐了北大图书管理员的工作,也促成了自己女儿与毛泽东的婚事。
1920年冬,19岁的杨开慧与年长她8岁的毛泽东结合。她一不坐花轿,二不要嫁妆,三不用媒妁之言,自由与毛泽东结合,以示“不作俗人之举”。
1922年,杨开慧生下第一个儿子毛岸英。
1923年4月,湖南军阀赵恒惕下令通缉毛泽东。毛泽东被迫离开长沙赴上海,把已怀上第二个孩子的妻子留在家中。
第二年,杨开慧也到上海。不久,她随毛泽东回湖南,又随同去广州、武汉。
1927年夏,武汉国民党政府反共,杨开慧带着孩子回长沙郊外老家。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潜回湖南,秘密赶到板仓看望在此隐蔽的妻子和三个孩子。
8月16日,他又在妻子的陪伴下潜入长沙,进行暴动准备。到了月底,毛泽东去指挥秋收起义,行前嘱咐妻子照顾好孩子,参加一些农民运动。
没想到,1927年8月这一别,竟成了毛泽东与杨开慧的永别。
1930年10月中旬,杨开慧被捕入狱,同时被捕的还有保姆陈玉英和8岁的毛岸英。审讯官提出,杨开慧只要宣布同毛泽东脱离关系即可获得自由。但她毅然回答:“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11月14日,杨开慧在长沙城浏阳门外识字岭被害,时年29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刽子手询问杨开慧有何遗言,只见她走到坡地上高声喊道:“我死不足惜,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因为她是毛泽东的妻子,所以她被敌人杀害了——这是一个英勇无畏的女革命家,我们敬佩她的气节。但她作为毛泽东的妻子,却是让我们深深地同情。
“同情杨开慧”就从杨开慧烈士留下的书信稿说起。
1982年,杨开慧牺牲52年后,湖南长沙县当地政府对板仓杨家老屋进行修缮。工人在修缮杨开慧的卧室时,在距离地面约2米高的墙缝内侧发现了用蜡纸精心包裹着的书信手稿。
书信被整理分类后,共有12页,总字数达到4000字。书信时间从1928年10月持续到杨开慧被抓捕前。
1990年人们再次修缮杨宅时,又在杨开慧卧室里墙缝里发现1000多字的手稿。
5000多字的手稿,完整再现了杨开慧从1928年10月开始,因为长时间没有收到丈夫的任何信息而产生的焦虑、担心和对丈夫的无限思念,文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可怜的妻子形象,让人潸然泪下。
我们看看杨开慧写给她堂弟杨开明的信。1928年6月,湖南省委迁到安源,杨开明被任命为中共湘赣边界特委书记,此后几个月多次被派往井冈山指导工作。
1929年1月,杨开明被派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杨开慧得知这一消息,立即给杨开明写信:
一弟:亲爱的一弟!
我是一个弱者仍然是一个弱者!好像永远都不能强悍起来。我蜷伏着在世界的一个角落里,我颤慄而寂寞!在这个情景中,我无时无刻不在寻找我的依傍,你如(于)是乎在我的心田里,就占了一个地位。此外同居在一起的仁,秀,也和你一样——你们一排站在我的心田里!我常常默祷着:但愿这几个人莫再失散了呵!
我好像已经看见了死神——唉,它那冷酷严肃的面孔!说到死,本来,我并不惧怕,而且可以说是我欢喜的事。只有我的母亲和我的小孩呵,我有点可怜他们!而且这个情绪,缠扰得我非常厉害——前晚竟使我半睡半醒地闹了一晚!
我决定把他们——小孩们——托付你们,经济上只要他们的叔父长存,是不至于不管他们的,而且他们的叔父,是有很深的爱对于他们的。倘若真的失掉一个母亲,或者更加一个父亲,那不是一个叔父的爱,可以抵得住的,必须得你们各方面的爱护,方能在温暖的春天里自然地生长,而不至于受那狂风骤雨的侵袭!
这一个遗嘱样的信,你见了一定会怪我是发了神经病?不知何解,我总觉得我的颈项上,好像自死神那里飞起来一根毒蛇样的绳索,把我缠着,所以不能不早作预备!
杞忧堪嚎,书不尽意,祝你一切顺利!
杨开慧一九二九年三月
这是一封托孤的信件,写这封信时杨开慧已经有一年多没有毛泽东的消息了。年仅28岁的杨开慧,独自带着母亲和三个儿子一起生活在白色恐怖的氛围中,长久得不到从事革命的丈夫的信息,她在感到生命受到威胁之时,焦虑、悲哀、恐惧、无助……
杨开慧是一位意志无比坚强的女战士,可她也是一个母亲。当她在1929年3月看到朱德的第四任妻子伍若兰被敌人杀害的消息,她已经敏感地意识到自己在劫难逃,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3个孩子:7岁毛岸英,6岁毛岸青,以及刚满2岁的毛岸龙。
她整日以泪洗面,在预感到死神即将降临时,为孩子们的命运揪心。
再看杨开慧在1929年12月26日毛泽东生日这天写下的文字:
润之:几天睡不着觉,无论如何,我简直要疯了。许多天没来信,天天等。眼泪……我不要这样悲痛,孩子也跟着我难过,母亲也跟着难过。简直太伤心了,太寂寞了,太难过了。我想逃避,但我有了几个孩子,怎能……五十天上午收到贵重的信。即使你死了,我的眼泪也要缠住你的尸体。
你是幸运的,能得到我的爱,我真是非常爱你的哟!不至于丢弃我吧?你不来信一定有你的道理。普通人也会有这种情感,父爱是一个谜,你难道不思想你的孩子吗?是悲事,也是好事,因为我可以做一个独立的人了。
我要吻你一百遍,你的眼睛,你的嘴,你的脸颊,你的额,你的头,你是我的人,你是属于我的!
事实上,早在杨开慧写下这些文字之前,她的丈夫早已成为了另一个女人的丈夫。或许,她已经猜到一点,但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样的事实。在信中杨开慧流着泪哭诉:“谁把我的信带给你,谁把你的信带给我,谁就是我的恩人。天哪,我总不放心你,只要你好好的,属不属于我都在其次。”
那时的杨开慧,紧绷的情感之弦已将她折磨得求其次了,她已经不再强烈地要“你是我的人”这样的归属了,而是“只要你好好的,属不属于我都在其次”。
29岁本该是一个少妇美好的年龄;作为教授的女儿,杨开慧本该拥有飞扬的人生,可杨开慧在29岁被杀害了,这是多么令人悲伤的一件事!
杨开慧牺牲一个多月后,毛泽东从报纸上得知杨开慧遇害的消息。毛泽东给岳母向振熙和杨家亲属写信,信中他写下“开慧之死,百身莫赎”(开慧的死,我就是死一百次也赎不了这个罪啊),还寄去20块钱丧葬费。
如果那时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教授还健在,他对于自己的高徒、自己的女婿这样对待自己的独女会怎么想呢?
杨开慧牺牲一周后,毛岸英被放了出来,被送到板仓外婆家,和弟弟毛岸青、毛岸龙一块儿过日子。
在上海党中央机关工作的毛泽民在得知嫂子杨开慧牺牲的事后,特别着急。他觉得三个侄子留在板仓太危险了,说不定啥时候就有生命危险。所以,毛泽民请示党中央并得到同意后,亲自写了封信,让杨开智(杨开慧的兄长)按照信里说的时间、地点和接头办法,赶快把毛岸英、毛岸青和毛岸龙三兄弟送到上海。
长沙离上海挺远的,怎样既能按规定时间把人送到,又能不让人发现身份呢?琢磨了好久,杨开智和妻子李崇德、母亲向振熙商量之后,最后决定由舅妈李崇德把三个孩子送去上海。
出发前,杨开智仔细筹备,把毛岸英的名字换成杨永福,毛岸青变成杨永寿,毛岸龙改成杨永泰,还让三个外甥管舅妈李崇德叫妈妈。
李崇德没让人失望,成功地把三个孩子送到上海,但后来毛岸龙在四岁时因病夭折,而毛岸英、毛岸青被党组织送去苏联上学。
新中国成立后,杨开智曾三次请求毛泽东帮他在北京安排一个工作,但被拒绝了。下面是毛泽东第二次回绝时的书信:
“长沙上营盘街三十号的杨开智:你在湖南,就等着中共湖南省委给你安排跟你能力相符的工作,别有啥过高的期望,也别来北京。湖南省委让你干啥工作你就干啥,都按正常的规矩来,别给添麻烦。毛泽东 十月九日”
毛主席把这封信写好后,马上就给当时担任湖南省军政委员会委员、长沙军管会副主任的王首道发了封电报,还提醒他说:“别让杨开智等人来北京,在湖南按照他们的能力安排合适工作,啥无理要求都不能答应。要是他老母亲有难处,可以给一些帮助。”
1962年11月,向振熙在长沙病逝。毛泽东当天发出唁电,并从稿费拿出500块钱一同寄出。
毛泽东在给杨开智的唁电中写道:
“望你及你的夫人节哀。寄上500元,以为悼仪。葬仪,可以与杨开慧同志我的亲爱的夫人同穴。我们两家同是一家,不分彼此。敬祝大安。毛泽东一九六二年十一月十五日。”
这些就是毛泽东对杨家的那份情。
03
第三任妻子:贺子珍
按《韶山毛氏族谱》所记,毛泽东的第三个妻子是贺子珍。
贺子珍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和江西苏区时期的战友,也是毛泽东多次受排斥、落难时期患难与共的伴侣。
巍巍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现以“中国革命的摇篮”著称于世。
贺子珍,1909年9月28日就出生于井冈山下的永新县烟阁乡黄竹岭村,原名桂圆,又名自珍,后改为子珍。
1926年,17岁的贺子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8年随着哥哥贺敏学的好友、共产党员、宁冈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袁文才的队伍上了井冈山。
贺子珍就成了井冈山第一位女红军、第一位女共产党员。
1927年深秋十月,34岁的毛泽东率秋收起义余部辗转千里上井冈。
在欢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抵达时,袁文才向毛泽东介绍了贺子珍——在万山丛中,毛泽东第一次见到被称为“永新一枝花”的贺子珍。他愣住了,没想到井冈山上竟有如此年轻貌美的姑娘。
毛泽东紧紧握着贺子珍的手激奋地说:“很好,很好,今后我们共同战斗吧!”
贺子珍个子高挑,身材修长,长相秀美又不失英气,行军打仗勇敢不输男子,是一个果断勇猛、骁勇善战的女将。
而且她师范毕业,工作雷厉风行,泼辣干练,懂政治、有水平、口才好,发动群众的能力很强。
毛泽东看中贺子珍有文化,也有性格,而且年轻漂亮,所以一到井冈山便开始追求贺子珍。
显然,这个时候的毛泽东已经将老家那个给他生了三个儿子,时时刻刻生活在白色恐怖中的杨开慧忘记了——1927年8月底才在湖南板仓告别妻子,同年10月便开始在井冈山追求贺子珍,是因为杨开慧要守住三个孩子而无法再与他并肩作战吗?还是喜新厌旧、见异思迁的人性在作怪?或者是封建思想里一把壶可配几个杯的潜意识?这些我们都无从得知了。
通过在工作中的接触,贺子珍渐渐对毛泽东有了依赖感,遇到什么事,总喜欢找他倾诉。有一天,毛泽东对贺子珍说:“你是个好同志,好姑娘,我很喜欢你。”
1928年4月的时候,朱德、陈毅带领的一部分南昌起义的队伍抵达井冈山,跟毛主席指挥的秋收起义的队伍成功会合。
见到贺子珍时,朱德和陈毅挺好奇的,毛主席没主动说什么,袁文才介绍说:“这是贺子珍,是毛委员的……恋人呗!”
1928年5月,毛泽东和贺子珍在井冈山结婚,开始了十年婚姻生活。
他们共同生活的这十年,是中国革命最为艰苦的岁月,也就是毛泽东政治生涯最为艰难的时候,却也是贺子珍一生中最灿烂的年华。
她救过毛泽东的命。在1929年1月,国民党军金汉鼎部在大余县城突然包围了红四军军部。在紧急关头,贺子珍双手握枪,左右射击,击毙了两个穷追不舍的国民党军军官,掩护了毛泽东安全脱险。
她悉心照料过毛泽东。1929年6月,在中共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被迫离开了前委,带着贺子珍到闽西上杭县苏家坡村养病。那时,毛泽东患了恶性疟疾病,浑身颤抖,高烧卧床不起。是贺子珍,乔装打扮,到附近村子里找医生,又到很远的城镇找老中医寻偏方。是因为得到了贺子珍的精心照料,毛泽东才慢慢康复。
后来,毛泽东常常伏在案头写文稿到深夜以至天明。那时,贺子珍就坐在一旁,帮他看稿、提意见、誊正文稿。毛泽东多篇光辉著作,就是时任中共湘赣边特委机关秘书的贺子珍誊正的。
但1937年7月因“吴光伟事件”,贺子珍不顾毛泽东的挽留,离开延安,与刘英等人前往苏联。
当时张闻天的夫人刘英需要去苏联治病,但名单上并没有贺子珍,贺子珍向林伯渠提出申请,后经毛泽东同意,她才成行——毛泽东批准贺子珍去苏联的时候,心里是不是还真的在挽留这段感情?
“贺子珍出走”,这在当时,延安的老同志无人不知,无人不议。然而,几十年后却很少有人谈起。因为很快——快到不足一年,毛泽东便跟江青结婚了。
直到1998年,也就是60年后,外孙孔东梅才在曾志的回忆录中,看到一段异常珍贵的资料。
曾志15岁投身革命,参加了党领导的衡阳暴动,接着跟随毛泽东举红旗上井冈,成为我党革命斗争早期为数不多的女干部之一。前副总理陶铸是她的第三任丈夫。
曾志这样写道:
我老惦记着贺子珍,可又不敢贸然提她,没想到有一天,毛泽东竟主动地说起了她。毛泽东感叹道:“我同贺子珍还是有感情的,毕竟是十年夫妻嘛!”“那为什么要离开呢?“不是我要离开她,而是她要离开我。她脾气不好,疑心大,常为一些小事吵架。”“有次一位外国女记者采访我,美国女人开放无拘无束,我也爱开玩笑,我们又说又笑,这就激怒了贺子珍,她不仅骂了人家,两人还动手打了起来。我批评她,我们两人吵得很厉害,一气之下贺子珍说要去西安,然后到苏联治病。我希望她能回来,写了封信,派警卫员送到西安并接她回来。但贺子珍不回,却捎回一方白手绢,上面写了诀别信,不久她就去了苏联。这封诀别信,至今仍旧保留在我的铁箱子里。”
毛泽东说自己的妻子“疑心大”——而一个妻子的疑心无非就是怀疑自己的丈夫是否忠诚这一件事。
毛泽东提到的一个“外国女人”指的就是“吴光伟”事件里面的主要人物史沫特莱,自称“大地的女儿。”
史沫特莱在延安期间不仅采访写作,还促成了白求恩大夫援华,并组织了灭鼠运动、节育运动等。
然而,她掀起的交际舞运动,虽然广受延安青年人的欢迎,却引起了革命队伍里部分经过长征的女同志的强烈反对。
她们认为男男女女在一起跳舞有伤风化,会使自己的丈夫变坏。
这种观念上的冲突和分歧,最终导致了贺子珍冲进史沫特莱住处,与吴光伟发生了肢体冲突。
吴光伟,1937年2月到达延安,她有着出众的外形,被称之为“延安第一美女”。因为她拥有留洋经历,所以当时做了史沫特莱的翻译。
爆发“吴光伟事件”,是贺子珍害怕自己的丈夫经受不住美女诱惑而让自己的“夫人”地位不保吗?
有这样的推测,是因为贺子珍曾这样说:有些事啊,我瞧着不顺眼,火气就特大。我觉得他变了,跟井冈山、瑞金时候的毛泽东不一样了,所以就老是跟他吵。开始他不搭理我,到后来干脆搬到别的窑洞住去了。”
毛泽东的主动分居让两人的隔阂没有消除的机会,也让贺子珍变得敏感,她感觉自己被嫌弃了。
“他要是能陪着我吵,和我吵,那我还能舒服点儿,可他这样的态度,真让我难受死了。以前可不是这样的,我觉得他对我冷淡了,跟我疏远了。既然这样,那我就不能不仔细琢磨琢磨了。”
一琢磨就觉得有些事不妥当,需要防患于未然。在这样的节点上,“吴光伟事件”无疑是一条导火线。
贺子珍没有想到,只要她一挪窝,马上就会有人填充。如果她足够淡定,拥有足够的智慧,或许,不仅仅是她的命运不会像后面发生的那么曲折、屈辱,还有中国有些厄运可能都不会发生。
但历史从来没有“如果”。1938年贺子珍怀着身孕到达了莫斯科。不久,贺子珍就生下了她与毛泽东的儿子,取名柳瓦。不幸的是,小柳瓦6个月大时,因传染上流感而病死。
刘英曾回忆道:“贺子珍伤心至极,天天到(柳瓦)坟上哭。毛主席又很少写信给她。收到过一封信,只有三言两语,她精神上非常苦恼。但她又很傲,不肯主动写信给毛主席。我从苏联回国的时候,说我可以帮她带信给毛主席,她说不带。”
刘英所说的“从苏联回国”是指1939年初,党中央通知刘英回延安,而贺子珍则继续留在苏联。得到通知时,刘英不懂组织为什么不让贺子珍一起回国,她是带着疑问返回延安的。
直到回国后刘英才知道,原来毛主席和江青已经在1938年结婚了。
与她的丈夫张闻天不同,刘英向毛泽东表示了祝贺——刘英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祝贺毛主席和江青结婚的人。
刘英这一句“老毛,祝贺你啊!”应该是毛泽东结婚这么久以来,第一次听到不反对他婚姻的话了,这让毛主席高兴极了。
当时毛主席一拍大腿,说:“刘英同志,你才是真正了解我的人啊,这件事有不少老同志都反对,你可要给我做解释,做宣传。”
1939年9月,刚满30岁的贺子珍突然收到了毛泽东委托周恩来转交的一封信,信中委婉地表示了要终止婚姻关系。
贺子珍和毛泽东不仅仅是十年夫妻,更是十年出生入死的战友,作为战火中的患难夫妻,他们的感情基础应该是非常深厚的。
但事实上,在她刚刚失去他们俩的儿子时,就收到了丈夫提出“终止婚姻关系”的书信。她承受着巨大的刺激,不敢相信这一切事实。
那时,毛岸英和毛岸青,也在苏联东方大学八部学习。贺子珍悉心照顾着他们的生活,每月从70卢布的生活津贴中挤出钱来为他们买东西。但早期她从没点破自己的身份。
岸英和岸青一直以为,这位好心的阿姨是因为喜欢孩子才这么照顾自己的。他们叫她“贺妈妈”。1941年底,毛泽东把女儿李敏送到苏联。李敏的到来,给贺子珍带来了短暂的快乐。
在异国他乡,她与三个孩子相依为命,组成了一个临时的家。
贺子珍那时在苏联的日子比长征还苦。为了养活女儿和岸英、岸青,她要彻夜织毛袜子,洗衣服,周末还要去伐木。有时还没有吃的,没有劈柴,冬天屋子里都结了冰……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卫国战争)爆发后,贺子珍的苦闷情绪更加难以控制。后来,她被关进了苏联的精神病院。
直到1947年8月,在王稼祥夫妇的帮助下,贺子珍带着李敏、岸青回到中国东北(岸英已于1946年回国)。
建国后,李敏和岸青回到毛泽东身边生活。而贺子珍是在12年后的1959年7月9日(庐山会议期间),才终于和毛泽东在庐山上秘密地见上了一面。
毛泽东见到贺子珍走进来,微笑着同她打招呼,请她坐下,然后倒了两杯茶,一杯放在贺子珍面前,一杯放在自己的面前。
贺子珍一见到毛泽东,眼泪便哗哗地流出来——这眼泪,宣泄的是什么情绪,只能靠读者自行脑补了。贺子珍当时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是不停地哭。那一年,贺子珍已经50岁了。
他们谈了一个多小时,谁都没有提到江青。毛泽东约定,第二天再见面。
但由于陈伯达通风报信,当时住在杭州的江青急忙赶上庐山,贺子珍不得不匆匆下山了。
这是毛泽东与贺子珍分别22年后,唯一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面。
“文革”前夕,毛泽东曾派傅连璋专程到上海看望贺子珍。
1966年“文革“开始后,贺子珍又一次到了庐山,并且到了毛泽东的住处。在毛泽东的住房里她反复地察看,还抚摸着毛泽东的睡床,依依不舍,留连忘返。
这个时候,回望前尘,贺子珍应该明白,在她1937年离开毛泽东那时,就注定了她与毛泽东的人生永远不能再有交点的结局了。
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贺子珍没能去北京。10月18日,文革结束。
1979年9月,中央接贺子珍到北京。9月8日,贺子珍来到毛主席纪念堂。
贺子珍和毛泽东共育有三子三女。毛泽东曾说:“贺子珍跟了我这么多年,受了很多苦,但她是对我最好的一个女人。”时过境迁,这个“最好的女人”面对爱人的遗体,她所有的情感,都已经无法诉说。
最后,贺子珍在献给毛泽东的花圈上,落款写着一—“战友贺子珍”。
1984年4月19日,贺子珍在上海华东医院病逝,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贺子珍是一位最好的历史见证者,但是她最终选择了在沉默中走完人生。她的沉默,有爱,有无奈,更有无尽的遗憾……
04
第四任妻子:江青——毛泽东甩不掉的政治包袱
(1)江青在与毛泽东结婚之前
江青1914年生于山东诸城,本名李淑蒙,或者李进孩,直到1921年进入小学时,才改名为李云鹤,后艺名蓝苹。1937年10月改名为江青。
其父李德文是个木匠,重男轻女;其母栾氏是偏房,是大户人家的女仆——因为母亲在康生家做过佣人,江青从小就对康生家有几分敬畏,多年后仍然尊称康生为康老。
1926年,五年级的江青在小学里向老师吐口水,被学校开除。同年,父亲李德文病死,家里由此失去了顶梁柱,陷入绝境。
母亲带着江青去东北投奔继女,江青同父异母的姐姐李云露,其丈夫是东北军官。但没能照顾多久便不得不去济南投奔堂叔。
此时江青体现出一些艺术天赋,尤其具有演戏的才华。
1929年夏,15岁的江青不顾堂叔反对,考入赵太侔任校长的山东省立实验剧院学习,开始了演艺生涯。
此时江青年轻美貌,还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倔强气质,引起了一些公子哥的追捧。
1931年5月同高富帅公子裴明伦结婚。婚后,裴家对17岁的江青非常不满。除了认为她出身底层,又是卑贱的戏子以外,家里长辈认为江青性格强硬张狂,不将其他人放在眼里。她对长辈也不进礼貌,对家规根本无视,绝非合格的不媳妇。两个月后离婚。
1931年,赵太侔担任了国立山东大学校长。他安排江青在国立青岛大学图书馆担任管理员。通过赵太侔的妻子俞珊,她认识了俞珊的弟弟,赫赫有名的俞家三少,进步青年俞启威,就是建国后任天津市市长、市委书记、机械工业部部长等职的黄敬。
1931年,她同俞启威结婚,受他的影响,参加了左翼文化团体“海滨剧社”。1933年,俞启威被捕,两人婚姻关系随之结束。
黄敬之所以被捕,是因为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长被捕后叛变。以黄敬的罪名,本来是要杀头的。好在俞家势力很大,黄母千方百计找关系,让自家人国民政府兵工署署长俞大维找到陈果夫当面求情,才把黄敬保了出来。
1934年9月,江青第一次被上海警方逮捕。经历了三个月的恐怖囚禁生活,释放后,她不敢留在上海,迅速去北平找到了释放不久的黄敬,两人继续同居。
黄敬在1936年恢复了和陕北党组织的联系,还成为中共北平市委的负责人之一,重新开始革命。
不过,此时的江青却不愿意留在北平了,同时,她嫌弃黄敬胆小怕事,最终分道扬镳。
之后,江青回到上海,进入电通影业公司,改名”蓝苹”。江青因主演话剧《娜拉》受到好评,随后在《自由神》及《都市风光》两部电影中担任配角。
这是江青一生的高峰时刻,成为无数女孩梦想的电影明星。
此时,江青受到了唐纳的追求。
唐纳原名马季良,出生于苏州富裕家庭。他当时21岁,不仅是风度翩翩的马家大少爷,还是出类拔萃的文化人、横跨影剧界和新闻界的名人。
1936年4月26日上午,唐纳、江青会同赵丹与叶露茜、顾而已与杜小鹃,在杭州月轮山下六和塔前举行婚礼,六位新人取六合之意,郑君里司仪,沈钧儒证婚,名噪一时。
对于这段婚姻的结局,唐纳的朋友崔万秋早有预料:“我劝你还是别费那么大的力气追蓝苹吧,这个女人绝不会是个好太太,玩一玩,彼此乐一乐未尝不可,真娶了她,你会吃苦头的哟。”事实证明,崔万秋说的没错。
与唐纳婚续期间,蓝苹与俞启威藕断丝连,后又出轨导演章泯,章泯为兰苹也离了婚,唐纳愤怒伤心,两次自杀未遂,于1937年5月二人离婚。
1937年6月,23岁的蓝苹在《大公报》上发文《我的自白》,宣告与导演章泯同居,此种绯闻,对蓝苹的名声影响极坏。
联华影片公司因此解聘了她,后来二人也发生分歧,很快分手。
蓝苹在上海呆不下去了,看到延安成为了许多年轻人向往的圣地,1937年7月中旬她便和朋友一起前往延安。
在延安,她改名为“江青”,当年23岁。
(2)毛泽东陷入了江青的桃色陷阱
1937年8月,江青从上海奔赴延安,那时,在洛川会议期间,她与毛泽东第一次会面。
当时,毛泽东对江青有较好的印象,但尚未发生爱恋之情。
而江青在进入中央党校(1937年康生为中央党校校长)前后,一度交往密切的是有“红军才子”之称的朱光。
党校结业分配到鲁艺初期,江青钟情的是鲁艺训导处主任徐以新。
1938年7月,在建党纪念日和抗战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延安组织“抗战戏剧节”。鲁艺一连排练了三个现代戏:京剧《松花江》、话剧《流寇队长》、歌剧《农村曲》。
《松花江》是根据传统京剧《打渔杀家》唱腔,填写现代生活内容的旧戏新唱,称得上是现代革命京剧的滥觞。
江青扮演女主角桂英。她找到一直跟随毛泽东的随从叶子龙,把两张戏票塞到叶子龙手里,说是请主席看戏,要他也去。
那时,延安的文化活动很多,经常由部队和地方的文艺团体演节目,无论官兵一律购票入场,每张票五分钱。叶子龙把票交给毛泽东,毛泽东真的去看了。
当时,贺子珍已负气出走了,毛泽东正处于婚姻生活的一个空档期。一切似乎都可以理解。
文艺演出为江青在延安革命队伍里展示自己颀长的身材、娇美的容貌、绰约的风姿提供了自由的舞台。江青就像一颗耀眼夺目的星星。
演出完毕时毛泽东和康生到后台接见演员,当然特别接见了江青。
爱戏及人,毛泽东爱江山也爱美人。江青的青春靓丽和对毛泽东出于崇敬的激情,把毛泽东因繁重工作而沉淀于心底的浪漫情怀激活了。
据叶子龙回忆,后来,毛泽东在他的住处多次接待过江青,他们于1938年夏天以后就生活在一起了。
1938年8月,江青从鲁艺调到中央军委办公室担任秘书,实际上就是正式来到毛泽东身边工作。
总的来说,江青能吸引毛泽东的目光,一方面是由于她的主动追求,另一方面也因为在当时的延安,她的确比较出众。
头发乌黑,眼睛大而有神,京戏唱得很好,这在当时文化生活相对贫乏的环境中很受欢迎。
而且,江青喜欢打扮,也会打扮。她还会织毛衣、剪裁衣服,并做得漂亮而合体。因此,她的着装很讲究,总是显出娇好的身段。
难得的是,江青的字写得也很好,特别是楷书更为出色。
也许,江青的出现,让毛泽东感到清新的同时,也让他因贺子珍出走而受伤的心得到了慰藉。
(3)毛泽东不顾反对,执意要娶江青
当时延安革命队伍里的结婚程序,当事人双方提出申请,领导批准表示同意就算正式夫妻。
毛泽东与江青的恋爱关系很快就引起党内同志的极大议论,当时一些领导同志,如当时在延安的王世英、南汉宸等人,当时在新四军的项英、扬帆等人,当时的中共江苏省委等等,在了解江青到延安之前曾有过四段婚姻,并多次闹得满城风雨、绯闻缠身的红尘往事,他们纷纷联名写信给中央总书记张闻天,陈述事实,力谏劝阻这场婚姻。
考虑再三,张闻天综合大家的意见,以个人名义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大意是:你同贺子珍合不来,离婚,大家没有意见,再结婚也是应该的,但是否同江青结合,望你考虑。因江青在上海是演员,影响较大。这样做,对党对你,都不大好。
信是让警卫员送去的。毛泽东读罢大怒,当场把信扯了,说:“我明天就结婚,谁管得着!”第二天在供销社摆酒两桌——为了表示对反对意见的抗拒,毛泽东欣然到机关合作社食堂摆上酒宴,连续两天,分批宴请宾朋,以示喜庆。
另据杨尚昆晚年回忆:“在延安我觉得毛主席最忌恨洛甫(张闻天)的一件事,就是反对他同江青结婚。我是看到过洛甫写给毛主席的那封信的,那时毛主席住在凤凰山底下,他把罗瑞卿抓住写那个抗日游击战争的政治工作,他把这个信给罗瑞卿看了,罗就给我看了。洛甫那个态度很坚决的,不赞成他同江青结婚。以后不是经常毛主席开会就骂么,说我无非是吃喝嫖赌,孙中山能够,为什么我不能够?我看他最忌恨的是这件事。”
陈云当时也反对这桩婚事,他曾以中央组织部部长的名义找江青谈话,说毛主席有老婆,并未离婚,提请江青注意。江青回去告诉了毛泽东。毛泽东立马打电话给陈云,质问道:“你这个组织部长竟然管到我家里的事情来了?”
冲天一怒为红颜。“如果大家不同意,宁愿回家种田去。”毛泽东以不容置疑的态度坚持自己的婚姻自由,中央政治局其他领导同志无可奈何,只有接受事实。
据说中央政治局还为此专门讨论并作出决议,同意他们的结合,但“约法三章”,其内容是:
“第一,毛、贺的夫妇关系尚存在,而没有正式解除时,江青同志不能以毛泽东夫人自居;第二,江青同志负责照料毛泽东同志的生活起居与健康,今后谁也无权向中央提出类似的请求;第三,江青同志只管毛泽东的私人生活与事务,20年内禁止在党内担任任何职务,并不得干预过问党内人事及参加政治生活。”
但这“约法三章”迄今没有正式档案文献证实。
两人结婚时,江青24岁,毛泽东45岁——毛泽东,一代伟人,成了江青的第五任丈夫。
他们婚后生活的初期阶段,江青确实只是料理着毛泽东的健康、日常生活、衣着和饮食。而且婚姻生活还是较和谐的。
毛泽东和江青浪漫式的婚姻生活直到1942年后才开始发生了变化……
1947年3月江青随中共中央离开延安,转战陕北。
至此,毛泽东和江青安定和谐的婚姻状况就停留在这十年。往后的日子,让毛泽东悔得肠都青了——他在同江青结婚伊始,绝对不会料到自己一意孤行选择的爱人,会是他甩不掉的政治包袱。
(4)毛泽东意识到了自己和江青结婚是草率,他想离婚
世界上没有未卜先知的神仙,30年前就能知道30年后的江青要祸国殃民。
虽然毛泽东不允许江青插手政治大事,但他还是高估了他对于江青的控制力。
毛泽东曾对卫士长李银桥说:“唉!江青是我的老婆,要是我身边的工作人员,我早把她赶跑了!”
“没办法呢,跟她凑合着过吧……”边想心事边踱步,一会儿又讲出一两句,“银桥啊,我同你讲,我现在有些难办;当初同她结婚,没搞好。唉,草率了……没办法,真是草率了呢!”(见《毛泽东和他的卫士长》)
他曾对孟锦云说:“我说要把有的人撵出政治局,分道扬镳,硬是撵不动,分不开嘛!”
“孟夫子,如果全国人民都知道了我和江青离婚的消息会怎么样?”好像并不等小孟回答,接着便自问自答了:“孟夫子,你是答不上来的。离婚,我到哪里去起诉哟。离婚,总要办个手续吧。到那时,不知道是法官听我的,还是我听法官的,那可能要大大热闹一番。”
这是小孟自进中南海以来,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听主席主动谈江青。
(摘自《走进毛泽东最后岁月》中共党史出版社)
大部分的婚姻,一开始,两人之间的感情都是好的——两情相悦,你侬我侬。可以理解这样的情形,因为,好新鲜,是人的本性。
毛泽东和江青,一开始也是这样。但时间终归会让人慢慢冷静,让人能够看清一些人或事情的本质,以及真相。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江青曾任全国电影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电影处处长等职,在中共第九次、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江青是反革命集团的首要分子:江青任中央文革小组第一副组长、中央军委文革小组顾问,积极策划诬陷打倒一大批党和国家领导人,并与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结成“四人帮”,给党和国家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
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1976年10月江青被中央政治局审查。
1977年7月,江青被永远开除出党。
1981年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
1984年保外就医。
1991年5月14日在北京居住地自杀身亡。
(5)感想
晚年的毛泽东,非常怀念杨开慧和贺子珍。但一切都太晚了。
感情或许没有对错,但没有空仓期的感情一定是太草率;欲望太多,不是纯粹的爱情成就的婚姻,势必会有不幸福的隐患。当两个人中有一方是“阴谋家”的时候,终归会输得一踏涂地。
当一个人放纵或沉溺于情色之中,最后一定会有苦头可吃。不管这个人是伟人还是普通人。因为人性就是那样毋庸置疑地存在着……
当然,普通老百姓永远不可能了解历史全部的真相。有些真相,或许永远都无从知晓了。
有人说,原生家庭给予人第一次生命,而婚姻则会给予人第二次生命。所以,每一个人决定要走入婚姻的人,都要慎重地对待自己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