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武汉火神山与雷神山的相继建成,大家除了在网上云监工之外,还化身设计小能手,为两所救急医院绘制了各式各样的logo,其中雷与火便是核心元素。那么,山海经的上古火神与雷神,是否具有驱邪逐疫的无上威能?
(一)火神山与雷神山
关于火神山logo的含义,很多网友都有相当不错的阐释,而一位易学爱好者也感叹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并给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外圈的圆形采用的是先天八卦的式样,用以加持能量。而葫芦收邪,大圆形为金,内心为火,为火势克邪金。葫芦线相连,为集中火势能量,为符咒符胆。葫芦嘴边有山,下方葫芦,十字代表病邪,被完全压制在葫芦中,葫芦收邪,山为艮卦,为止,为镇邪之山。
而关于雷神山的logo,有网友这样解释其设计思路:外圈为盾牌形,取防御、免疫之意,象征着万邪不侵,中间雷字为拟形,上为两道雷霆闪电、下为盾牌田间十字,象征着雷霆将病邪压制于其中。而最下端的莲花则取观世音慈悲救世之意,于佛法护持之下灾病祛除。
其实不管怎样阐释,所有人心中都怀着这样一份美好的希冀,即在国家危难之际,相信奇迹总会出现,而来自传统文化中的独特意象则其增添了一抹远古神话的意味。
那么,为什么要用这两个名字来命名?果真是“火克病毒、雷克SARS”吗?
(二)火神祝融
关于火神祝融之名,大家可能都如雷贯耳,但却少有人知他的确与楚人关系密切。从《山海经》中的世系来看,祝融拥有两个不同的身世,一为颛顼之后,一为炎帝后裔,那么哪种说法比较可靠?
《大荒西经》:“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长琴”
《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沃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江水,生共工。”
不过,从后世史书中的记载来看,是比较支持祝融出自颛顼一脉的。按照《史记》的说法,楚人将其先祖追溯到颛顼高阳,而来自《左传》的一件事,则再次证实了祝融为楚人先祖的说法,说是楚国因为夔国国君不祭祀祝融,就出兵灭了夔国。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夔子不祭祀祝融与鬻熊...楚人让之...帅师灭夔。”
《史记·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
实际上,我们应该知道所谓祝融为火神,并非是指那种掌控焚尽天下神火的神灵,祝融”这一称号的产生,主要是源于观测大火星、来制定火历的“火正”。但到了后来,人们对于祝融火神的职责有了更多的希望,他们期待明火能够驱逐疫病,其实这种观点像极了我们现代人理解的高温消毒。
(二)雷神丰隆
雷神在《山海经》中也有着两个不同形象,一个是位于雷泽的雷神,他龙头而人身,敲打自己的肚子就有雷声传出。
《海内东经》“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则雷」”
而另一个雷神,准确说应该称之为雷兽,它出现在东海流波山上,是一种类似于牛的神兽,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只有一个脚,最后被黄帝制成了一面战鼓。
《大荒东经》:“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百里,以威天下。”
所以,如果单从形象上来看,显然雷泽的更像是雷神本尊,因为他不仅具备上古大神的标准模样即人首龙(蛇)身,而且雷泽这个特殊地点,也昭示了雷神的真正身份,极有可能与伏羲有关。
因为,在《海内东经》中郭璞注引《河图》云:“大迹在雷泽,华胥履之而生伏羲”这种感生神话中,华胥氏是因为在雷泽踩了大人足迹而生伏羲,是否说明伏羲之父可能正是雷神?
在楚人眼中,雷神与火神同样重要,比如楚辞《九歌》中的《云中君》其实就是赞美祭祀雷神的乐章,它仅次于祭祀主神的《东皇太一》篇章之后,由此可见其在先秦楚人信仰体系中的重要性。
但这里的雷神就与伏羲关系不大了,楚辞中的雷神是一位叫做“丰隆”(又叫屏翳)的神祇,他不仅是雷神,也是云师。
《淮南子》中记“季春三月,丰隆乃出,以将其雨”,高诱注称“丰隆,雷神”。
其实,雷与火驱邪逐疫的原理是类似的,它们都是大自然中最具毁灭力的神秘力量,因而是一切邪祟和疾病的克星。
最后,顺祝疫情退散、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