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长夜,也只是漫天在聊。
聊到了游戏,感慨着一款王者荣耀利润超过了90%以上A股上市公司,讨论着游戏和读书都在消遣的话哪有什么高低贵贱。想了想快乐真的有三六九等吗?没有的话那么你三五千块人山人海一肚子气的七天并不乐旅个游和他吹着冷气吃着炸鸡驰骋纵横召唤师峡谷谁爽?且游戏是不是某种意义上较之其他体验更有平等可能?橙子同学说最想的事就是科技发展了躺在床上带着VR眼镜一劳永逸体验一切,那为什么我们反对黑客帝国中不愿醒来的人们?
聊到了家庭对性格形成的影响。我们是知足的总在追求我们没有的吗?佛洛依德是不是太绝对的把一切归之于性和家庭?这种绝对是不是造就着绝望?社会心理学的数据和体系会不会因为可变参量而更全备?我们回想起幼儿经历总是在以第三人称?这意味着我们所谓的童年经历和想法其实是被构造而不是真正的经历体验,从而形成性格的因素也一样?
聊了聊爱情。人的常态都是注定分开不要彼此承诺牵绊的而是不要束缚彼此的“开放式关系”,天荒地老海枯石烂的死守才是非正常的状态?什么可以支撑50-70年的厮守,看起来不像是激情,合适等原因,不像是崇拜和吸引,那是持久忍耐的耐性,是觉得历历红尘非福而扰的从而相信单一解脱的看破吗?
聊到了你愿不愿意活在一个没有谎言的世界。谎言是不是这个世界必不可少的?它是不是维系这个世界的稳定,促进文明发展的本质?人性逐求本质是否决定了我们总在追求信息不对称下的利益最大化?即使有一天三体式交流技术实现,我们是否还是会因为这种本性进化出伪装和谎言机制?如果有一些措施,比如选择性表达真相可以使得真话达到和谎话一样的效果,但是却不用承担谎言的副作用,这个世界是不是就就可以没有谎言了?与此同时我们是不是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脑力?这件事情的损益比如何?政治是不是约等于谎言?或者它等于组织,阶级,分工协同?那这种组织分工促进生产前提是不是可证谎言促进社会发展?
聊到了话剧。话剧比起电影发展不好,不能壮大是不是IP属性不够?电影电视的可复制行带来的收益远远大于话剧,话剧却独立存在是否因为这种艺术形式有不一样的体验?我们有唱片有直播却为什么还是如火如荼的承认现场效果就是好?是因为临场观众互动的气氛吗?看似合理因为篮球比赛几万人,或者啤酒馆熟人一起看直播也很有氛围,但是去看话剧有这种互动的氛围吗?没有的话比起坐在电影院看电影这种艺术不一样的体验到底是什么呢?
写在最后
我算是比较早的进入了可能三四十岁甚至更高年龄生活才会有的状态:
“喝个啤酒,都想往里加点枸杞了”
“从前都是悄悄从家里跑去派对聚会,现在悄悄地从派对跑回家里”
所以在熬了一夜通宵后,要略显无病呻吟地感慨下:
挺好,这个年岁心境,还能有不眠畅聊的夜。
挺好,这帮认识的朋友。
怎么说呢,很多社交活动认识朋友的过程都是一个贴标签的过程。收入,工作,学历,履历,。我们甚至可以在八分钟内迅速根据这些标签匹配选择一辈子的伴侣:海龟吗,事业单位工作吗,有车吗,有房吗,月薪范围?本地户籍吗?
其实可以理解,毕竟大家都太匆忙了,赚钱花钱,夙兴夜寐的人生百态着。所以标签成了高效的展示和认知手段。很合理。
而那些多合理,这里就有多难得。
大家没有甚至在回避着自己的标签。用思辨,逻辑,态度针对问题去表达着自己的想法,语言和价值观。让你通过我对这个问题怎么看从而了解我是谁。
一股清流。
先湿为敬
然后来一波猝不及防的惊喜万分管他硬不硬的广告,每周六晚,有空来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