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宝宝1岁开始就会“咿咿呀呀”学说话,到了2岁基本能跟家人进行沟通交流。可是也有一些宝宝到了2-3岁还是迟迟不肯开口。这时,家长就会非常着急,而现在说话晚的孩子越来越多,这是为什么呢?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在排除生理因素外,以下几方面也是造成孩子说话晚的因素:
1.营养能量不足
宝宝在出生后需要两种营养,一种营养来源于食物,一种是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的“营养”,而这种“营养”即是对感觉的充分刺激。这两种营养,缺少任何一种都会造成孩子能量不足,从而引起能力发育的滞后。
2.口腔触觉体验不足
宝宝在6个月左右时候,会经常出现咬手行为,其实这是宝宝对自已身体以及外界的一个探索的行为,这是宝宝自身发育的一种本能现象,也是孩子缺乏合理的口腔刺激或者关爱的表现。有的家长就会杜绝孩子这个行为,当宝宝在需要足够口腔触觉体验时没有受到足够的刺激,在以后就会容易出现流口水、说话晚、咬字不清和偏食的现象。
3.听觉刺激不足
宝贝在发育期,听觉器官比较脆弱。如果周边环境有持续高分贝声音,会让宝宝身体里的保护机制自动生效,本能的屏蔽这些噪音。从而导致语言输入信息减少,影响孩子语言输出。但是,如果孩子成长环境过于安静,家长和孩子交流时间少,或是孩子和电子产品接触时间过长,孩子的听没错。
4.不良家庭教育方式
对于孩子的需求,家长代劳过多,这样孩子的语言得不到发展,表达自然受到直接影响,这也是孩子说话晚的原因里,很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因素,另外,现在很多家庭存在方言交流,多语种环境,造成孩子听不懂,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意再开口了。
5.感统失调
感觉统合,简称感统,是人体发展的能力基础,感统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号无法在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而使机体不能和谐的运作,久而久之形成各种障碍最终影响身心健康。会影响宝宝各方面能力发展,包括语言发展。
你身边有说话晚的宝宝吗?欢迎关注8爪妈妈,给我留言,一起交流育儿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