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专业:下一个就业风口在哪里
环保行业20多年工作经验,高级工程师,职业咨询,绿色认证咨询
昨天听到上海交大的计算机博士都在发愁就业的问题,他在现场连线好几个前辈,他讲的特别现实,这就是我们外地人在陌生城市的生存现状,上次有同济毕业的去了深圳就业没有留在上海,很多人产生疑问,现在看来他们的规划很长远。主要从三点进行分析,第一,房子是一个最残酷的现实,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外地学生毕业,很现实就是租房,很多人觉得如果毕业租房,房租就会占据工资的很大一部分开支,即使博士想拿到高工资,非常难,还要买房落户,养家,压力太大了,还不如去二三线城市,工资低,买个房子,离家近可以照顾父母。
第二,工资高,消费也高,物价贵,高工资的工作一般都靠近市区,整体消费档次很高,到年底或许存不上几个钱,做了五年钱包已然空空,再决定回去,博士已经30多岁了。没有年龄优势。有可能会陷入择业,成家,进退两难的境地。
第三,即使拿到高工资,贷款买房,十年以后被裁员,贷款还在继续,没有经济收入,家庭有可能出现危机,各种犹豫,综合考虑还是想回二三线城市,考公考编。钱少但是稳定。现在裁员不是你不优秀,是人太多,他们会淘汰一批,再招一批人。这些困境或许是每一个毕业生都在关注的问题,但是如果拉长战线看待问题,十年以后,如果你一直在努力,应该不会过的太差,坚持把能做的工作做好,再向外拓展。
在上海机会还是很多,如果英文好,发展机会还是不错,当然每一个人的经历不同,家庭环境和经济基础不同,所以选择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北京和上海,都是国家政策的发源地,你如果能忍耐寂寞,把这里的新技术学会,到北方或者二三线城市去发展,待遇也会和毕业生不一样,现在双碳和ESG,非常火爆,每一个行业必须要做,到2030年,第一阶段的目标必须实现。
现在只要和双碳相关的任何一个领域你都可以进去学习一下,我发现文科生比理科生发展空间更大,一个人的文笔非常重要,尤其985和211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非常强,不论到哪个行业都可以如鱼得水,只是刚毕业缺少信息差。计算机专业是人满为患,但是这个行业也是一个发展周期,你必须持续学习新知识,否则到35岁以后,也会被淘汰了,如果你毕业就进去,能做五年,或许你能赚到第一桶金,你再去二三线城市发展也不错。
一毕业就去考公考编,能上岸不错,但是工资太低,不知道你们是否可以接受,现在是很卷,但是你必须热爱自己的工作,今年杭州小学老师都有清北的博士去面试,以前街道的公务员招聘有清北博士,所以非常卷。
但是做老师如果你喜欢也可以做的很好,老师是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如果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后期发展也不错。不管做哪个行业都要有自己的知识体系,把自己的能力产品化,就是一个人的最大优势。新的行业,机会非常多,但是很多人不愿意步入这个行业,踏入第一步,需要很大的勇气,选择不对,努力白费,只有你经过了职场毒打,你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或许刚毕业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非常难。
现在大学生刚进入学校,如果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可以考虑转专业,随着专业的市场化,现在学校转专业的条件已经放宽,具体需要学生自己去咨询。大一就要开始准备。比如,新能源、双碳相关专业,电子电气,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这些都是目前很热门的专业。上海交大、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都在执行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提前关注,上学的最终结果必须踏入社会,创造价值,养活自己。
需要学生自己了解相关政策,如果转专业不成功,可以自学养老的或者养生的知识,学完可以自己不断的输出,锻炼自己的口才和书面表达能力,踏入职场,对人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不要只做技术,忘记了自己的成长。
昨晚看到两个清华的学生,在直播售课,带大家练习英语,他们对国外的资源非常了解,拆解别人的视频,进行整合,讲解,再做成自己的产品,两个人晚上八点到十二点,早上四点到八点,每天坚持。
他们觉得赚钱和工作没有直接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先养活自己,只要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去实现自己的价值,或者他们没出社会,只是从学生的视觉看待社会问题,等到毕业,想法应该完全不同,但是他们的精神值得学习,想要独立。先行动再完美。四年的大学生活或许过得很辛苦,但是他们收获肯定很大,有了财务自由,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或者出国深造,或者继续从业,或者进入大厂开始自己的职场生涯,主动权就在自己手里。
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学生一定要有危机意识,抓住在校学习的机会,不断充实自己业余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个人的体能决定你能走多远,身体无法支撑你前行,一切努力都会化为泡影。
刚毕业三年肯定比较困难,熬过去就会看到新的希望。在哪里生活都有烦恼,这就是现实的生活,但是你的心态决定了你的生活现状,努力向前,你才能看到美好的未来,想在一个地方立足,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承担很大的压力,才能拿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人生十有八九都不顺,不管是哪个大学毕业,只要你有坚强的意志力,坚定的信念,未来一定会很美好。先行动再调整,想一百遍都不如做一遍。费尽全力,依然无法改变,那可以考虑调整策略和方向。觉得文章有用就帮助点赞、转发和点个在看。谢谢各位支持。
今天推荐阅读《早起的奇迹》,欢迎大家加入环保交流群,一起进步,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