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穆斯林的葬礼》,感受最真挚的爱情悲剧!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作者霍达,生于1945年11月26日,回族,北京人。国家一级作家,197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发表第一部小说《不要忘记她》,1987年创作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该作于1991年获得茅盾文学奖 。

图片发自简书App


《穆斯林的葬礼》曾经也被翻拍过电影《月落玉长河》,相比于穆斯林的葬礼这个名字,我更喜欢月落玉长河,因为它更加明确地表明了这本书真正内容,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这部小说核心内容。

带你走进茅盾文学奖作品的核心内容

  小说的构思很独特,至少在那个年代算是开了先河,采用双线穿插叙述的方式,相邻章节的内容时间间隔近40年,初看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不知道它写的到底是啥,越往后慢慢地领悟了作者的构思路线,主要以玉为主线来叙述一系列和玉有关发生的情节,开头主要介绍回回们的习俗和穆斯林的习惯,以梁亦清回族手工匠人梁亦清的玉器作坊奇珍斋升沉起伏为主线,其中著名的事件有梁亦清答应汇远斋老板蒲绶昌制作郑和下西洋的船舰的玉器模型,因为郑和也是回回,而且还是回回中的光辉人物,梁亦清希望将回回的光辉形象展示于世,于是也没有太计较酬劳就接下了这份重任。在梁亦清呕心沥血3年的辛苦雕刻中,而在中秋节晚上的那天即将完工之际,由于精神的长期紧绷,一个失误,导致了梁亦清吐血遗憾地逝世,一辈子的心血花在琢玉上,死后鲜血浸润在残缺破损的郑和船舰上。读来心中不由自主的觉得一丝凄凉和惋惜。

  还有韩新月与楚雁潮的爱情悲剧尤为让人倍觉遗憾和敬佩。韩新月当时在燕京大学读书,开学之初偶遇了当时的班主任楚雁潮,两人用英语交谈甚为愉快请安,彼此互相欣赏着对方的英语水平,因此结下了后来的情感基础,韩新月也在后来默默支持和欣赏着楚雁潮的翻译事业,两人经常交流很久,慢慢的,爱情萌生了,无奈新月红颜薄命,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不得已休学,而且休学不定期。楚雁潮得知后时常抽空来看望新月,多次之后,楚雁潮也终于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这给了新月新的生机和活力,延长了新月的寿命,可惜命运多舛,新月家里变迁很多,得知自己的母亲不是亲生母亲之后,便深深地陷入绝望,在最后挣扎地等待楚雁潮出现的那个黎明始终没有真正亮起来就怀着遗憾离开了人间。这其中爱情的坚持和新月的毅力打动了我,在他们相处的过程也传递了很多爱情的真谛,可谓爱情的教科书!

图片发自简书App


冰心说,这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的一朵异卉奇花!

小说语言极其优美精炼,堪作艺术的欣赏,读来感觉整个人都在璀璨星空中欣赏着一颗颗美妙独特的星点。犹如仙境般的舒畅自在。除了文字的华丽外表,其情节的寓意也是在今天这个社会有着深刻的反响,梁亦清鞠躬精粹地坚守自己的琢玉事业,同时精益求精的态度彰显了当今大国工匠的品质和要求,值得后来者学习。韩新月楚雁潮的爱情遭遇对我们青春懵懂少年在爱情的迷茫找到自我。

限于篇幅,小编只能写这么点情节,无法真正的表达《穆斯林的葬礼》的内涵,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深入探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本奇书”是冰心对《穆斯林的葬礼》评价,“最有生命力的茅盾文学奖经典作品”是出版商对此书的评价。当我读完这本《穆...
    泡泡儿seven阅读 2,219评论 0 1
  • 欲重立之,必先废之。如果颓势已无法挽救,不如就再添一把火吧,拨乱反正有时比从零开始更难。
    艾艾落语阅读 187评论 0 1
  • 窝在妈妈怀里,吚吚哑哑说个不停,那是我第一次叫“妈妈”。 身处热闹大街,坐在爸爸的肩膀上,那是我第一次有飞一般的感...
    久见心安阅读 173评论 0 0
  • 其实,你也可以成为大神 “程序盲”、“程序通”,看似两个不搭边界的词汇却出现在了同一个人的身上,她就是河北港口集团...
    稳健的老哥阅读 216评论 0 2
  • 偶然间发现《简书》,就情不自禁地爱上这里,希望我能在这个集体中,找到真正的自己。
    我爸的二丫头阅读 162评论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