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背着包,跑向目的地时遇到了一面阻碍他去路的墙。他该怎么做?有一种人选择放弃,转身离开;而另一种人则选择把背包扔过墙,然后想办法,绕过或翻过这面墙。两种人,两种做法,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一种是确保稳妥后再行动的谨慎型,一种是不避艰险立即行动的果敢型。前者看起来更安全,也是多数人的选择;后者看起来很冒险,只有少数人会这么做。而要做成一件事,更高效的往往是后者。楚霸王项羽巨鹿之战中用“破釜沉舟”战术大败秦军,用的正是“把背包扔过墙”的思维模式,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术,让项羽缔造了“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的神话。
“把背包扔过墙”昭示给我们一个道理:当一个人切断自己的退路时,也就切断了自己的犹豫不决,专心致志往前冲,这时压力便会转化为动力,激发出一个人最大的潜能。有一个例子足够典型,就是爱迪生曾在1879年对外界宣布,他将在年底公开展示他的新发明——电灯。可事实上他并没有找到合适的材料,他此前的实验一直是失败的。但爱迪生毅然选择了将背包扔过墙去,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1879年的最后一天,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可为什么人们都不愿意“把背包扔过墙”呢?道理很简单,人骨子里都喜欢安全而不愿意冒险。人们会本能地想:墙那么高,万一翻不过去怎么办?背包不是白白损失了吗?所以还是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选择吧。当然,不排除更好的选择也有,有人找到并成功了;但也可能没有,于是你最终选择放弃或者你找也没找就放弃了。偶尔放弃一次倒也没什么,怕的是你经常放弃并习惯于放弃。人一旦习惯于不尝试就轻易放弃,久而久之就陷进了自我编织的“安全陷阱”里,再也无法自拔。
因此,对多数人而言,把背包扔过墙的方法是一种积极而有效的行动策略。当你选择把背包扔过墙时,你不仅切断了自己的退路,也对自己许下了诺言——我必须跨越障碍,全力以赴,义无反顾地向前冲。宇宙中似乎有这样一个定律:当一个人怀着必胜的信念去做某件事时,命运也似乎格外眷顾他,会助他一臂之力,让他去完成自己的使命——天命。
这也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成功常常是逼出来的。那句励志广告语说的没错:“有时候你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据金庸先生讲,他的许多小说都是报社编辑逼出来的,是连载的压力让他成了高产作家。时下流行的韩剧每周只更新两集,只是由于剧组采用了一边拍摄一边播放的模式。这都是把背包扔过墙的做法。散文家刘墉先生有一篇文章“逼你成功”,里面一段话说得非常好:“一个从来不入厨房的人,留学在外,居然烧得一手好菜,因环境逼。一个登山者,跳过一条他平时绝不敢跳的深沟,因为有只野兽逼。所幸世界上有‘逼’这件事,我们才能超越自己,完成超出自己能力的事。”
因此,人要坚信自己的潜力是巨大的,激活它只需每天给自己注入一点压力。成功虽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只要方向正确,你又足够努力,它一定会如约来临的。只是许多时候,成功路上横亘着一面又一面高墙,而人与人的差别只在于你敢不敢先把背包扔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