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只会在简书发发的经历了。
主要是,这是个挺安静的地儿,也有不少读书人,可能懂我们读书人的这种清高酸腐味儿,哈哈哈哈……
近两年并不算我特别开心的年份,不仅仅因为心系这跌宕起伏的世事(吃着那啥但操着那啥的心);也因为,我这种接近不惑年岁的人,居然心思单蠢、半哄半推的跳槽到一家很不合适的公司,还能呆了小2年。这忍耐力是我自己都没想到的,这对三观打击的力度也是我没想到的。
一边难受,一边又佩服自己。
我不知道,在职场的各位,是怎么看待大体系与小公司的差异?欢迎大家留言讨论。一个2万人的公司,跟一个1千人的公司,在我看来真挺不一样的。也可能头十几年,我一直在大体系里打拼,骄傲自满,突然人生第一回落到一个饼画的很饱满的小环境里,不知所措。
还是人生经历的太少。
社会毒打的不够。
入职第一天就彻底后悔了,感受到了环境里那种来自底层认知风格的不匹配。(论直觉啊!)但,来都来了,从来一腔热血的我,想想咱也不能辜负这么拼了命邀请我四五遍来加入的领导啊,依旧还是拼命干呗。
当然,也是胆小,不敢裸辞,不敢立刻换工作,怕简历蒙羞。
结果,努力为公司付出一切,最后换来的,确实是顶不住那种气质上的不匹配,视野上的差异,以及蜜月期过短的上司啊。
等你发光发热从0到1把所有事情都理顺了,体系建了个看似的完整,内容出来了,项目运转了,集团工作看起来真的像“集团”之后,加上行业震荡,再来点小人当道,再爱你的领导都会冷却。
相好的几个老员工拼命安慰我,哎,都是这样的,没事的,你的蜜月期已经算很长很长了,而且领导也没对你说过什么狠话,变了就变了,不重视就不重视了,没所谓啊,给咱发钱就好嘛!
说白了就是觉得奉献到这儿也就差不多了,小作坊也不需要大布局了…虽然人才是公司死活求着来的,不好意思说翻脸就翻脸。
前几个月一直在单纯地气愤,因为习惯了众星捧月,基本没有经历过同事们当面背后的做些下三滥事情,也没有经历过一家公司认为一年一个体系几个PPT文件做出来就算成功了…
还是我愚蠢…社会是多样化的。
以前是万幸,现在是正常。
但泡惯了好环境,到险恶里,活也能活,就是活得心力憔悴。只想单纯好好工作,在一个天天上演宫斗戏的环境里是不可能的。
直到最近听读书会的老师,给我们家长顺带点福利,讲了《王阳明传》和《曾国藩传》。我把两本书都买来了,一是听得很过瘾,全本想翻一遍;二是我很崇拜王阳明,当当买书凑个满减,就顺便把曾总督也请回来拜读了。
结果,阳明哥还是我心中的光,但更令我心绪震荡的,却是曾总督。
因为曾总督更像平凡人。有私心,有劣性,也坦荡,也耿直。我不敢跟半圣比,但我觉得,缺点,是凡人都能套得上。
这两天尤其闷闷不乐。昨天晚上捧着《曾国藩传》看到凌晨1点。从他被长沙全城嗤笑排挤到差点被兵痞所杀,看到出走湘潭建湘军又受尽艰辛,以及功勋卓著之时,因为咸丰的猜忌功亏一篑,50+了,怀着满腔抑郁悲愤回乡,前途暗淡。
似乎这一生,就这么了了。清朝活到50+,应该也算一个相对比较人生末年了吧?
他回乡,心情抑郁,负能量太重,无处发泄,在家骂人骂了整整两年。骂家人,骂邻居,骂朋友。骂到弟弟们都离家出走了不想跟他待在一起。
从哪里开始转折?从他静下心来看书,理学儒家一本一本的看。大概算心理按摩。看完了,广发信件给诸多好友,求好友“指陋习”。
我感觉他当时只差一个朋友圈了。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好友纷纷回信,其中有些朋友,历史上不太著名,但给了他很多当头棒喝。但凡他过去有的毛病,都给他指出来了。
我合上书,今天也广发消息求朋友们给我指正指正。我的朋友们,一开始含含糊糊支支吾吾扭扭捏捏,在我再三催促下,才委婉而谨慎夹杂着马屁的给我来了一点。
我总结了一下,我的:
1.语速太快
2.思维太跳跃
3.原则性太强
4.过分浪费
5.太较真
6.有夸海口的嫌疑
7.太着急
心绪杂乱,没理逻辑。不过确实是我。
何其普通。何其相似。
这是我第一次开口找朋友要缺点。
也是我第一次坐下来想一想,在我的抱怨之外,我自己确定真没问题吗?我确定都是对方的错吗?我确定,只是体制不对三观不合吗?
当然不是的。
大家都有问题,这个“大家”,也包含我。
我知道,我不可能今天问到7条缺点,明天就全给补上,从此心性大变,圆滑对世,只把理想放心底。这个只有圣人能做到。
但我起码可以一条两条先改,我先变一点,再一点,多一点。
我不是为了否定自己,也不是为了磨灭对世界的热忱随波逐流,我只是希望在下一次机会来临,我更以更柔和而非坚硬的姿态面对,保护自己,也是保护更多的人,才有机会利好整个组织。这个,活了几十年,今天才想通。
当然,从来也没有什么绝对的好与坏,对与错。视角使然。
最好的选择,不是没有坏处的选择,而是相对来说最好的。
最好的人,不是没有缺点的人,而是相对来说,用心造福大多数人而非造福某个个体的人。
一定要尝试去寻觅到最好的。但不好的,也能适度平和相处。
啰里八嗦的说了这么多……
今天立个flag吧,希望一年后回来看时,我切实学会了更柔韧。如果不行,三年后回来看,学会了也行。
朋友说了,太着急了,别急。
想做的事情,想分享的好书金句,想聊的青少年教育,想推动年轻人们思想自由的梦想,还是会继续做下去,无论有多孤单,做喜欢的事情,都是快乐的。
欢迎你有空来监督我。哈哈哈!
谢谢看到这里的你,以及一直为我点赞的朋友们,虽然不认识大家,但每一份浏览和每一个赞,都很感动,很鼓舞。谢谢!
我会持续提供更好的内容;)
笔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