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大部分内容最适合轻声慢吟,暂且让文字,让声音领着自己进入那浑然天成的世界。
梭罗与瓦尔登湖比邻而居,化用坡仙的诗句:与谁同坐,明月澄湖与我。因此,梭罗对湖看不厌,道不完。
遐思——诗人般的倾吐。
瓦尔登湖不是避难所,也不是天堂,它真的是最自然的世界,与我们不远不近,这是我们欣赏它的最恰当的视角。它可以包容,让各种可爱的小生物在其胸怀中自由生长,不必战战兢兢,只要听从道化的安排,也会吸引观者的思绪,任其天马行空地想象。它可以变幻,可以用不同的色彩呼应日光的变化。“瓦尔登湖,即便从同一视点观察,也时而呈蓝,时而泛绿。它居于天地之间,在色彩上兼有二者之致。”远望近观又会出现一道虹彩。它可以静谧,如淑女般羞涩,只是在倾听,在映照,平静地感受来自太阳的暖意,又接受来自寒冬的寒气,不愠不怨,似乎这些都是预想到的,早已经准备,欣然接受。它可以活泼,万物的每一丝痕迹,都被你记下,且及时嬉戏它们,“游鱼腾跃,昆虫掉落,无不见于波纹,它浑圆规则,线条优美,像经年不息的泉涌,那是生命微弱的悸动,也是心潮轻轻的澎湃”。在诗人梭罗眼中,无一不是它的美——“幽邃佳美的胜地,在心田久久荡漾”。
精准——科学家般的观察。
在细腻描写和深情倾诉的文字中,你会觉得精准数字的出现有些扫兴,比如“长半英里,周长一点七英里,占地六十一英亩半……高达四十至八十英尺,唯有东南和东边分别达一百和一百五十英尺,各距湖岸四分之一和三分之一英里”,“它较我栖居之时刚好高出了五英尺,……水位上涨最多在六七英尺之间”等等,其实正是因为热爱,所以会密切关注丝毫变化,小心翼翼地记下它的所有,这就如同一位慈爱的母亲总会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长高了多少,长胖了多少,吃了多少等等。在原本是测量员的梭罗心中,用数字来标识瓦尔登湖的变化,也是一种别样的浪漫。
痛惜——哲人般的反思。
梭罗追求生命的本真,追求简约和自然。所有的一切都与他有关,不只瓦尔登湖,还有所有的湖,“湖,是山光水色的精华,美丽无比,极为动人,它是大地的明眸,观者只消凝眸俯视,便能探知他天性深处的幽微。岸际的水生树木是它纤细的睫毛,四周群山苍苍,林壑深幽,则是它隆起的浓眉”。如此钟爱湖的他,看到伐木工肆意砍伐,看到水管无休地抽取,看到铁马用铁蹄污浊湖水,该有多么心痛,我在本章也看到了梭罗少见的直接的斥责。
面对弗林特湖,他又深深地无奈,觉得它很是不争气,那里完全失去了本真的生气和活力,竟然被农夫俘虏,更对那不珍惜湖水斥责,“他从不看这湖一眼,从不在其中沐浴,从不爱它,从不护它,从不对它称赞半个字,也从不感激那成就此湖的伟大造物”,只会从湖中掠夺,向湖索取,然后抛弃它。
梭罗隐隐担心,并默默祈祷,瓦尔登湖不可以成为以后的弗林特湖。带给他些许安慰的就是怀特湖。“天地之间有一种存在,比我们的生命更为瑰美,比我们的品德更为纯洁,那就是瓦尔登湖和怀特湖!在它们那里,我们永远找不到卑微和鄙俗”。
希望我们的心灵如瓦尔登湖始终保持本真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