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起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大家都是同一个起点的,过了十年、十五年、二十年,所谓的名、利、权逐渐拉开,落差就出现了。”那些混得越好的人,到后来老朋友越少。许多时候不是他们故意疏远朋友,而是朋友会因为三观、圈层、追求不再相同,慢慢在彼此生活中消失。老朋友之间关系过期,看似是人情凉薄,实则是人生必然。
博主苏心有位朋友S,前两年升职为公司副总,收入翻倍,福利待遇也好许多。多年摸爬滚打终有回报,他很高兴,自然要找朋友们喝一顿酒。他列了长长一串名单,挨个发出消息。
没想到发出的30个消息,只有半数的人响应。其他人各有各不能来的理由。到了正经聚会的那天,来的人又减了一半。最后,S只得与这来的几个人,勉强凑了一桌。大家虽嘴上都一口一句步步高升,但S明显感觉他们不是真的高兴,这顿饭,大家都吃得食不知味。
S说,通过这件事情自己忽然明白,越熟悉的人,越不希望你过得比他好。他们心里会生出“为什么不是我”的怨气,或者把你的成就归咎为运气,在心里暗自鄙视一番。
人越风光,失去的朋友就越多。韩剧《请回答1988》里,正焕爸爸原先落魄时,有位好友经常对他家施以援手。朋友不仅大方将家中东西借给他们,还会在过节时以给孩子红包的名义,拿钱给正焕一家补贴家用。后来正焕家发达了,朋友依旧做着许多年前的服装生意。
有天正焕爸爸穿了一件新衣服回来,说是在朋友那里买的名牌货,但他只轻轻拉了一下拉链,衣服就坏了。正焕妈妈抱怨道:“你现在交的是什么狐朋狗友,简直就是骗子。还是你落魄时的朋友真,你还记不记得那个以前经常帮衬我们,给我们孩子发红包那个……”正焕爸爸怔了好久,才默默说了一句,“这个朋友,就是之前那位朋友。”想来也是唏嘘。
人性复杂,人们可以欣赏陌生人的出众,却容忍不了身边人的出类拔萃。鹤立鸡群,招来的不一定是羡慕和崇拜,也可能是抨击和嫉妒。所以冯唐建议,如果你是那个混得好的人,一定要懂得谦卑,不要在别人面前吧唧嘴。
有人说,好朋友始于共鸣,败于距离,毁于分歧。当我们不可避免地成为异路人,散场便成为一种注定。
作家阿何,曾写过自己一段往事。他有个发小,小时候两人经常混在一起玩。上山捉鸟,下河摸鱼,玩得累了,便晒着太阳在野地里昏然睡去。初中毕业以后,发小南下打工,阿何则北上求学。那几年,发小拿着微薄的工资,住在逼仄的出租屋里,每顿馒头就开水,闲时和工友打牌讲荤段子,最大的梦想是攒钱娶个老婆。阿何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顶级学府,专攻科研,一份实验材料的价格,可能就是发小好几个月的工资。
阿何后来很少对发小讲自己的生活,因为怕刺激他。发小却觉得,阿何去北京发达了,疏远旧时老友。渐渐地,两人一起喝酒不再香了,一起说的话也不再那么体己了。阿何心里明白,这段儿时珍贵的友情,已经走到了最后。
人越年长越会明白,离别才是人生常态。层次不同,圈子不同的人,最后注定会渐行渐远。综艺节目《王牌对王牌》里,有期请来了06届超女冠军尚雯婕做嘉宾。节目组为了制造煽情的氛围,特意将那届其他几位成员也请到现场。没想到,原本设想的怀旧场面,成了一场声讨。有人说尚雯婕摆架子,从来不参加老友聚会;更有人质问,为什么尚雯婕不回自己的私信。对此,尚雯婕只意味深长说了一句:“我们是朝着同一目标前进过的人,我们共情过。”
《人世间》里有段台词:人是容易变的,有时自己没变,朋友变了,关系也就变了。这世界上,再好的感情,也是有保质期的。追不回的情谊,不如就放在心底,体面告别,带笑祝福。
蔡康永曾说,人与人之间,有一个情感账户。朋友之间无论风光落魄,你来我往,投桃报李,情谊才愈深。利益交错又不断透支的关系,注定走不到最后。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做丧失感。人总会对失去的东西耿耿于怀,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当曾经情谊难以为继,新的利益分配又难以平衡,散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你不应伤感,也不必挂怀。聚散随缘并非薄情,而是洞察世态人情之后的通透淡定。看过这么一段话:真正的断交,不是通讯记录里名字的删除,而是我分明还记得你,却在余生不再想起。
人,总在随着环境改变。当我们走到不同的高度,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那一刻,就是友情的终点。聚散离合总有时,历来烟雨不留人。与其追问与纠结,不如放下与释然。
点个赞,人前一杯酒,各自饮完;人后一片海,独自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