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斧蚌镰,看看老猴子一家如何制作工具的
(XGGZ《梦回北辛时代》7)
(本篇专业性较强,由周先生协助,共同编撰而成)
北辛石器之歌
概要:本篇讲述北辛部落附近一个聚落的男主人翁老猴子,女主人翁猴妈,及儿女们小猴、小凤儿,与猴妈的妹妹的孩子小猪儿等家庭成员在一起打制石器,磨制石斧、石刀、石铲、石箭头,及其制作蚌刀与蚌镰等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穿越回史前北辛时代,探索老猴子一家与石器共舞的生活篇章!
正文
遥远的史前北辛时代,自然的力量仍然主导着一切,虽然人类的力量很有限,但就这一份有限的力量在慢慢的改变着人类生存的世界。人类的历史渐渐被农耕文化的犁铧深深翻动着,文明的车轮也在一刻不停的向前滚动。
这是一个既有阳光明媚,又有风雨交加的时代,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用简陋的工具书写着生存的史诗。
在这片广袤无垠的东夷土地上,北辛部落东南侧靠近大山与薛河的一处聚落里,住着一户特别善于制作石器的老猴子一家。
在聚落中,有一处圆桶状的屋墙,圆锥似的茅草屋顶的房子,房子周围到处散放着圆的,椭圆的,扁圆的鹅卵石,还有一些方的,三角状的,片状的其他石块,红的,黑的,白的都有,这就是石匠老猴子的家。
老猴子是这个家庭的男主人,他身材魁梧,肌肉结实,脸庞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
他的眼神里总是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仿佛能洞察自然的奥秘。
女主人猴妈则是一位温柔贤惠、勤劳能干的女性,她有着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笑起来眼睛弯成了月牙形,让人感到温暖。
老猴子与猴妈夫妻和现代人不同的是,他们后脑勺有些扁平,是小时候“专门”睡成的,门牙两侧的侧门牙也敲掉了。
那个时候人们以扁头为美,侧门牙是成年礼时所敲掉的,代表他们成年了,整个社会大家都这样,并不感觉丑。
谁的侧门牙到成年了还没有敲掉,反而被聚落,甚至于整个部落的人都嘲笑他幼稚,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他们的家庭成员还有三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小猴和小凤儿,及其猴妈妹妹的孩子小猪儿。
小猴后来结婚有个儿子叫小鱼儿,小凤儿后来结婚也有一个儿子叫小虫虫,不幸溺水夭折了。
这个时代是母系社会,人成年了要结婚,男子则要入赘到女子家里。老猴子是入赘到辛氏族猴妈家的。
小猪儿的父亲也为外族人,是进入北辛部落里与他母亲结的婚。
不幸的是,生小猪儿时,他的母亲因为难产加上产时大出血,死了。助产的家族妇女把几乎要憋死小猪儿接生出来,尽最大努力保住了他的性命。
因此,小猪儿由他的姨母扶养长大的,小猪儿的父亲在他母亲死后也走了,从此杳无音信。
猴妈成了小猪儿的养母,对待小猪儿很亲切,视如己出。
北辛部落,就是辛氏部落,庞大的北辛部落是由处于中心的大聚落和周围一些零散的小聚落组成的,它们都是一个有母系血缘关系的辛氏家族。
辛氏部落在两千年后,她们后代迁移到西南十八里薛地的薛氏部落。这为后话,暂且按下不提。
这一天,阳光洒满了整个部落,金色的光辉照耀着每一寸土地,各家房子上的谷秆与茅草屋顶在黄色泥墙的衬映下分外刺眼。
老猴子一家准备起床,要开始一天的劳作了。
他们的床,就是草铺子,为沿着屋内一周铺在地上的谷秆。有的是用绳子把谷秆连缀成的苫子,有的干脆直接把散碎谷秆铺在地上。
炎热难耐的夏天草铺上再铺一块布当被单子;冬天则铺一块由狍子皮缝制被单子。
被单子与被子是用于裹身的一整块,人睡下,把被单子往身上卷一圈,什么都齐了,夏天防薛河滋生出来硕大的蚊虫,冬天可以抵御寒冷。
这是中秋之际,昼热夜冷,老猴子起身披了一件猴妈用骨针缝制苘麻粗布衣服,把昨晚堵在屋门口的,用木棍、荆条和谷草制作的篱笆门挪开,让明亮的阳光也照进屋子里。
猴妈也起来了,接着她把小猴、小凤儿和小猪儿也喊了起来。
猴妈用位于屋子中间的柴禾炉灶烤了一些野山药和毛芋头,分给老猴子和孩子们吃,这就算早点了。
野山药是猴妈与小凤儿,于前几天在母猪山前那片平地挖的。
这东西喜欢生长在山前阳光充足土壤干燥松软的地方。
毛芋头则是她们娘俩在附近薛河湾泥滩地挖的。
毛芋头生长习性与野山药相反,喜欢在潮湿的泥滩土地里生长。
他们今天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再寻找一些石料,增加家里的库存量,用来制作一批新的石器,除了自己少量使用的以外,大部分卖给自己聚落与本部落人,或者卖给其他部落的人,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寒冬和狩猎季节。
所谓的卖,其实就是物物交换,老猴子用自己制造的石器等工具,换取其他人的谷物、苘麻与陶器,或布料等。
每到春初,或者秋初秋末,到石匠猴子家换东西的人络绎不绝。
老猴子带着孩子们来到了部落边缘的山坡下一片石场。
这里石料丰富,质地坚硬,是制作石器的理想之地。
他挑选了几块大小适中、形状规整的石块装了一大筐子,让小猪儿和小猴用粗木棍抬着回家。
这些成块成片的山石,敲打磨制成石斧、石锛与石铲最适宜。
然后,他们又带着空筐子,在薛河石滩上捡了一些燧石质地的鹅卵石,也装了一大筐子。同时,还捡了一小筐比手掌都大的河蚌壳。在薛河岸边,他们还捡到了几根大鹿角,可能是春天的时候,野雄鹿在这里喝水的时候,自动褪落的,还是雄鹿争雌打架撞掉的,说不准。
他们捡的这些鹅卵石的质地,比一般的山石还要坚硬,制作锋利的切割器最合适,用于切割兽肉与兽皮。
全部运回家后,老猴子示意猴妈与孩子们该开始干造石器的活了。
数年来,他们一家人干活是分工明确。
小猪儿负责打制,名如其人,他是个能吃,且力大无穷的少年。
小猪儿拿起一块石头,用力地砸向另一块更大的石头。只听“砰”的一声,石块碎裂成了几片。
他小心翼翼地挑选出其中一片较为锋利的碎片,递给老猴子。
老猴子接过碎片,用他那双布满老茧的大手开始细细地打磨。
小猴与猴妈则负责磨制石斧、石刀、石锛与石铲。
小猴虽然年纪不很大,但手法却十分娴熟,老练。
他先是用一块较软的石头轻轻地敲打石斧和石刀的边缘,使它们变得更加锋利。
然后,小猴把半成品递给母亲猴妈。
猴妈则又用一块细腻的砂石仔细地打磨着它们的表面,直到它们变得光滑如镜,一件件精美的石质器,石锛、斧子、刀子与铲子就这样做好了。
小凤儿是家里最小的女儿,她专门负责磨制石箭头、石球,与蚌刀、蚌镰和骨箭头、骨鱼镖、骨针、骨鱼钩和鹿角锄等轻巧一点的活。
她的手指纤细而灵巧,能够精确地控制打磨的力度和角度。
在她的耐心磨制下,一件件精美的石器逐渐成形。
像窄锥子似的石箭头、骨箭头,骨鱼镖等特别尖锐,绝对能把野兽皮射透,把鱼射穿:蚌镰刃口,敲磨成锯齿状,蚌刀也被磨得十分锋利,切割谷秆与掐断草茎轻而易举;骨针,十分纤细,一头磨得尖尖的,一头用燧石尖钻划出一个用于穿线的小孔;骨鱼钩磨得更有模有样,弯钩的尖上还磨出防止鱼咬钩后脱逃的倒刺;留着叉,用于松土的农具鹿角锄,就很好磨一些,简单修整一下就行。
鸡蛋大的石球,是用于打击远处猎物用的,必须借用绳索式抛石器(抛石索)抡转起来,才能抛石,击中远处猎物。
不过,为了把石球磨得圆滑,小凤儿可是费了很大的功夫,一天才磨制十来个。这还多亏哥哥小猴帮忙提前预打了一些棱角。
再说说打制石磨盘、石磨棒与石磨块的事儿,打制这种工具所用的石头很特殊,工艺也很复杂,这个精工细活由老猴子完成。
制作磨盘的料是一种细砂石,既不是出在薛河里,也不是出在北辛部落东南附近的山上,而是出在虎夷部落以北的一座砂石山上。
隔个半个月左右,老猴子就与猴妈去一趟砂石山,挑挑拣拣可以带得来的十多块厚石板,用扁筐盛着,背回来。
闲暇之际,老猴子就制作磨盘,先把板状砂石料磕成鞋底状的坯子,为了防止磨盘在磨谷粒时滑动,还在磨盘底磕出四个凸起的小脚台,然后在一边又一遍的磨制成形。
石磨秆用长条形的下脚料磨成的圆杆状。
磨饼则是用破碎的小块下脚料磨制成的,用一只手握住最合适。
其实,磨杆的作用主要在于擀,前后旋转压碾,以破碎谷粒,擀碾成面粉,称为碾杆最合适。
磨饼的作用主要在于平磨,以磨掉谷粒的糠皮,称磨饼不误。
磨盘,具有即可以把谷物碾成面,也可以给谷物脱壳,叫磨盘不错,叫碾盘也正确。
太阳渐渐升高,至正午当头,阳光变得炙热起来了。
老猴子一家人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但他们手中的工作却从未停歇。
因为,北辛部落就老猴子一家最擅长制造石器与骨器。
所以,老猴子懂得这些制作的石器,是他们自己生存的关键,是他们换取其他生活物资的财富,是全部落人与大自然抗争工具,抵御野兽和外部落入侵的武器。
经过一整天的努力,他们终于制作出了足够的石器。
老猴子看着这些精美的作品,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夜幕降临,老猴子在房屋附近的空地上点燃一堆篝火。
他们一家人围坐在熊熊的火堆旁,分享着一天来的喜悦和收获。
他们吃着烤得香喷喷的野兽肉,喝着用野果酿制的甜酒,享受着难得的闲暇时光。
烤的野兽,有的是老猴子在不造石器的闲暇空,自己打猎得来的,有的是用石器等换来的。野果酒则是老猴子用几片蚌镰蚌刀,从薛河北岸一个聚落人家换来的。
开开心心吃肉喝酒的时候,大家都在夸赞自己:小猪儿兴奋地讲述着自己如何成功地砸碎了一块大石头,制作出了锋利的石片。
小猴则煞有其事的展示着自己磨制的石斧和石刀,它们的刀刃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
小凤儿则拿出了自己制作的石铲和石箭头,它们的形状优美,线条流畅。
唯有老猴子和猴妈除了吃以外,就闭口不说话,只是微笑着看孩子们说话。
他们知道孩子们已经成长和进步了不少,顿时心中充满了欣慰和骄傲。
孩子们不仅是他们的希望和未来,也是部落的希望和未来。
在未来的日子里,老猴子一家人将继续与石器为伴,用智慧和勇气书写着属于他们的生存史诗。
他们和部落里的人,将用这些石器狩猎、采集、建造房屋、制作工具,不断地探索着大自然的奥秘和生命的真谛。
岁月如梭,转眼间北辛时代的风霜已经远去。但老猴子一家人与石器共舞的故事却永远地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他们的智慧、勇气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将激励着后人不断的前行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