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
不是“烂大街”的诗歌评论,是诗歌实战。一分钟,一首诗,一个技巧。足矣。没时间看例诗的朋友,直接跳到染色处,再读结尾即可。
雪本纪
诗/刘星元
雪是最盛大的火焰——
它们随着山河起伏,沿着天空奔跑
它们将天空和大地排在一起
它们跳动,天空和大地就跟着它们跳动
它们安静下来,世界也会随之安静
安静得能让你听得见
每一座山、每一条河的呼吸
我们敬仰的神,也总是会凭借
雪的依仗出现。他像一尊鲜活而庄重的雕像
从部落的图腾上走下来
接受万物的朝拜
那些朝拜者额头上的雪片
折射出着世间最纯洁的信仰之光
远行的人踏着软绵绵的雪花归来
就像驾着云朵穿行
那么多近处或远方的炊烟从他的视线里升起
每一缕炊烟都和雪一样值得敬畏——
每一缕值得敬畏的炊烟里
都端坐着一位慈眉善目的祖先
比喻:本体+喻词+喻体
技法:
【本喻极反】喻体应该是本体的亲属,应该很和谐才对。可这种手法却把他俩推向了对立的山尖。雪本是冷的,把它比喻成火焰,还是盛大的火焰,是极热的。两者极反,一下子就产生了陌生化效果。
对立:冷——热
重点:
找到一对儿在某方面截然相反,同时又在另一个方面具有共性的事物构成比喻关系。雪和火焰在温度上截然相反,但在场面上却都很“盛大”、壮观。联系也有了,冲突也有了。
光
姜二嫚
晚上
我打着手电筒散步
累了就拿它当拐杖
我拄着一束光
今天破例再举一首例诗,一方面是为了例证“本喻极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示各位比喻的无限可能。请注意动词“拄”。动词很重要,它把光给拄硬了,因而促成了这种“本喻极反”的比喻结构。(比喻不能总用“是”、“像”,在脑子里首先要摒弃“是”啊、“像”啊什么的,太低端。)我们推崇以动词为核心的比喻。诗中,光本是比柔软还要柔软的事物,竟然可以当拐杖拄着走路。岂不奇哉?
对立:光软——拐杖硬
共性:都是圆柱形
造句:
我梦见爷爷眼里噙着泪,像不知喊疼的羊羔。(老——幼 )
我装满硬币的储蓄罐里,有一枚是故乡月亮。(小——大)
长城细成一根棉线。(粗——细)
蜗牛,蹬上它的快递车,钻进北京的大街小巷。(慢——快)
怎么样,难不难?如果《光》的诗例不好理解,可以直接忽略不计。
诗人简介:十耘。一片写诗的树叶,一条有故事的虫子(当然,这虫子不吃树叶)。荣获全国徐志摩微诗歌大赛一等奖,凤城诗赛一等奖,“坤明杯”微诗大赛最佳评委奖,全国精短文学大赛“十佳诗人”,新浪微故事大赛金奖,首届科幻微小说大赛二等奖,善文化微散文大赛二等奖等奖项。诗作入选《2015中国诗歌年选》、诗集《一首诗•一座城》等,作品在《星星诗刊》、《小诗界》、《中国诗歌网》等多家报刊杂志、网媒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