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凯昊
这一个月,安静地读完了《平凡的世界》这部佳作,从书中见识了许多,也学到了很多,书中一个个人物的事深深地触动我的心里,而其中让我为之震撼的就是孙少安的人生经历了。从他身上,我看到的是希望。
孙少安,是个平凡的农村人,可他的许多事说明了他并不平凡。
他出生在一个黄土高原双水村贫苦的农民家庭,就像那个时代绝大多数农村家庭一样,孙少安的家庭光景"烂包"。他家里有半瘫在床的奶奶和年幼的弟、妹,一家人都靠父亲和姐姐的劳动苦苦支撑着。年少的孙少安以果敢坚毅,他用自己的不断努力和辛勤的汗水浇灌着这段旅程。他成为了最年轻的生产队长。除了肩负着家庭中儿子、兄长的责任,也肩负起了队长的责任,他带领大家一起拼命,拼命多打粮食,拼命摆脱贫困,拼命让日子过的好起来。
希望,不甘心过苦日子,一定要从烂包日子中,走出来。
他不屈服于命运,孙少安品行中的“仁”、“恕”是书中表现的重点。无论家庭多么“烂包”,他从未显露出对家庭的厌恶和嫌弃,他对全家老少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令人起敬,而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将对家庭之爱扩展到对全村村民的爱。
不但扛着自己一家的希望,更扛着全村人的希望。
从担当一队之长到后来招揽村民到自己的砖厂上工,以及慷慨捐资助学可以看到这一点。而他对自己初次创业失败村民对他的“背叛”更表现出令人敬佩的胸襟,在二次创业成功后仍不计前嫌地帮扶他们,孙少安是作者极力塑造的“仁者”的典型。在富裕起来之后,出巨资为村里翻修学校,并当选为新一任村民委员会主任。
尽管只有高小文化,孙少安凭借生活的历练和聪慧的天资,使他对社会有着超出一般农民境界的独到理解。
这就是孙少安,一个出身不好但肯吃苦肯努力的人,而这就是孙少安的人生。
我们都知道,任何人都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孙少安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家庭,他没有抱怨,更没有安于现状,他所拥有的是走向成功的希望,还有付出努力永不停歇的脚步,他一步步的想尽方法让村里致富,个人富不是富,全村都富起来才是真正的富,在个人与群体之间,孙少安更偏向于群体,做了这些,他可能才觉得人生才有意义。
我看到一句话:要是没有奋斗的目标,活着也就等于零,久了也自然会累。目标,就是希望……
这也许就是对孙少安最真切的评价吧!在这个平凡的世界活出自己,活出精彩的人生,活出自己的意义,这辈子就没白活,这就是《平凡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