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今的中国画卷上,很难找到紫色的影子。因为它有时过于妖艳。
而现在,在学校里画画时,一般都不会用到紫色。当然,除了画女子美丽的衣裳。
我本人,并不讨厌紫色,对紫色也并不喜爱。对于颜色,我并没有什么偏见,也就对它们有些敏感罢了。所以,我在用水彩笔时,对正红、粉色系、正紫等艳丽甚至刺目的颜色,多少存有一丝半毫的抵触、厌恶之心。
直到我开始用彩铅时,一次偶然的勾画衣裳的时候,我用到了紫色。紫色,这个变化莫测而又统一不变的颜色,拢成了一片轻纱笼在画卷上。它改变了形态与性情,却保留着自己独有的红蓝冷暖混合的色泽。它不妖艳了,反而那么高贵;它也不轻浮了,反而是那么、那么沉稳。那件古代女子的衣裳也变得灵动起来,再加上那个女子,就有一种莫名其妙而又亲切的朴素。
哦!这紫色,如同行云流水,十分可爱。
这动人心弦的紫啊!让整个画卷顿时染上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气,让整个画卷都令人赏心悦目,使人眼前一亮……
哦,对了,它还使整个画卷,一时间灵动起来了!